一群人一下子围了过去,车尼尔仗着自己个子小,从人群中缝隙中钻了进去,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一张报纸又钻了出来,跑到了微笑着望着他的贝多芬面前。
“卡尔,你的衣服弄皱了。”贝多芬用磕磕巴巴的语言说道。
贝多芬听不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了,所以他开口说话的时候,音调和声音的高地长短都难以控制调整,别人要听明白他在说什么并不容易,这自然也使得贝多芬变得更加的孤僻了。好在车尼尔是少数的能够听得懂贝多芬在说什么的人。
“先生,您看看这报纸。”车尼尔将手里的报纸递给贝多芬,“我没能抢到《科学真理报》,只买到了《生意人报》,不过那条消息一样有的,而且也一样就在头版头条。”
车尼尔知道,贝多芬不是很喜欢《生意人报》这样的充满了市侩的气息的报纸。不过当时,人太多,报纸太少,能抢这么一份出来,已经是不错了。
贝多芬接过报纸,一行文字就映入了他的眼睛:“法国科学院设立‘普罗米修斯’奖,奖金高达一百万法郎!”
“一百万法郎”用的是阿拉伯数字,那后面一连串的零几乎让人的眼睛都有些发花。法郎相比英镑,价值其实要低不少,以黄金来计算,一法郎的含金量大约是029克黄金,而一英镑大概要732克黄金。但是一百万法郎,换算成黄金,那也是整整二百九十公斤黄金,这么多的黄金,这足以让看到这条消息的绝大部分人都陷入疯狂。即使是贝多芬这样的,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依旧被震撼了一下。
“法国人对科学还真是非常的看重呀。”贝多芬感叹道。
“可不是吗?一百万法郎,真是难以想象。您说是不是。”车尼尔也感叹道。
“卡尔,有没有后悔学了音乐?”贝多芬其实没有听到车尼尔的感叹,不过法国人对科学的看重实际上很对贝多芬的胃口,因为在贝多芬看来科学重要的同样是才华和努力,而不是出身。所以贝多芬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带着开玩笑的味道的,脸上也满是笑容。
“才不呢,我看见数字就头疼……老师,我觉得这事情不是我们能干的,我们还是先努力把奥运会的序曲写好吧。”
不过在英国,当瓦特他们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就没有贝多芬他们这么淡定了。
“老天,这家伙这么大方?一家伙就是一百万法郎!这么多钱,这真是,一家伙就成了百万富翁了呀。威廉,你心动了没有?”瓦特向自己的助手威廉·默多克问道。
默多克笑道:“这件事情我记得几个月之前您就已经和我提到过了。我记得这个奖项是针对基础科学,而不是针对技术的。除了医学,基本上,任何可以获得专利的,技术类的东西都不在奖励的范围内。嗯,瓦特先生,我觉得,我的年纪,已经来不及改行学医了。就是我的儿子,也来不及了。如今只能指望我的还不知道在哪里的孙子了。”
“要说当时波拿巴院长的确和我提到过这样的事情,他说基础科学的研究,在难度上一点都不亚于技术——嗯,我觉得其实还要超过技术,至少那些该死的数学,我就已经有不少都看不懂了——但是研究基础科学却不像研究技术,能够给自己带来专利,你总不能发明一个方程式的解法,然后要求每个用这种方式解方程的人都给你支付专利使用费吧?
所以他提议设立这样的一个奖金,用来鼓励那些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的人,也让他们能获得一定的财富的补偿。毕竟,能在基础科学上获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如果他们用他们的聪明去干别的,多半能赚到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