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页

李世民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决断,这个状元,他是想让李牧来当的。除了私人感情,针对这篇文章来说,他更加倾向于李牧的文章。因为李牧的《六国论》,它除了阐述道理之外,举的例子也非常好,文采斐然,词句华丽。给人的感觉就是,洋洋洒洒,气势磅礴,仍有余力。就像是一个才华横溢者,随手为之,文采风流。

而马周的文章,一点亮点都无,若不是是在大殿上,看着他写出来的,就说这篇文章是魏征写的,是长孙无忌写的,李世民也丝毫不会怀疑,这就是一篇普普通通的奏疏,它就像是一个普通学生的标准答卷,题,都答对了,但这是他的最好发挥了。若一百分满分,他与李牧都是一百分。但若以一千分满分,李牧可能值五百,但他还是一百分,到了顶了。

现在李世民终于理解,李牧为何要用李寻欢的名字作答了,知道了那篇文章是李牧之后,这个状元是真的不好点了。点李牧,旁人肯定会说,都是一样九个圈儿,为何不点马周?马周老成持重,更适合状元之位呀?

而李世民要故意装不知道《六国论》是李牧写的,也不成。你在旁边站了快一个时辰,你说你没看见谁能信?

李世民抿嘴不语,长孙无忌见状,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肯定是两个九圈儿文章,不好定夺了。而且,其中一个,必是李牧的文章,而陛下想点李牧为状元,又有所顾忌。

长孙无忌眼珠转了转,这可是一个卖人情的好机会啊,他上前一步,明知故问道:“陛下可是为难了?”

“嗯。”李世民点点头,看了看左手的卷子,又看了看右手的卷子,道:“这两篇文章,朕都很欣赏。一个文采横溢,读之欣然,思路也是另辟蹊径,想到了朕所想不到的事情,受益匪浅。而另一篇,则是心思细腻,老成持重。都得了九个圈儿,朕一时难以定夺,实在是为难呐。”

“陛下,若不然这样,臣有个建议。殿试,比的是文章,考生,每日做文章,他们能走到殿试,说明他们是脱颖而出者,对文章的好坏,自有一个标准。陛下不妨请人朗读这两篇文章,让众考生选择,哪一篇更好,若能服众,必然是好的。”

“这……”李世民有些犹豫不决,虽然他相对来说,有信心李牧的文章能更显文采,但是考生的心思,他猜不着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是自有就有的事情,万一因为李牧文采好,这些考生不忿,故意不选他,李牧岂不是得不到这个状元了?

“陛下!臣也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决的时候,李牧忽然说话了。李世民一愣,心说这小子什么毛病,现在正是你应该避嫌的时候,你说什么话啊!

“说!”

李牧笑嘻嘻道:“陛下,臣方才听闻,在不知道臣就是李寻欢的时候,召臣来这两仪殿,是做阅卷官来的。坊间不是说,一府三省六部么?臣作为内务府的总管大臣,应当也是有资格阅卷的吧?”

“啊?”

众人都听傻了?这人还要脸不要脸了!你参加考试,你自己阅卷,那还考个屁了,你自己点自己当状元得了,玩赖有这么玩赖的么?

李世民狠狠瞪了李牧一眼,道:“李牧,你不要胡闹了,你应当避嫌,这都不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