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页

是看得出来,但现在手腕上裹着白布的可是李世民,皇帝都出血了,这事儿怎么算?

长孙无忌歉然递给李牧一个眼神,附和李世民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有耳闻,坊间一直有传言,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效忠隐太子,隐太子死后,一直在寻找隐太子的民间遗子,企图拥立,妄言‘恢复正统’。陛下明鉴,臣以为此事不简单。”

长孙无忌余光瞥了李牧一眼,压抑住心里的得意。他这一手挖坑可谓是妙极,诬赖李牧是隐太子遗子,进而除去他,是长孙无忌早就想好的计划之一。但如何铺垫,是一个难题。这次出了这个事情,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

首先,这件事是李世民自己定性的。本来是刺杀李牧的一伙刺客,他偏要说是刺杀他自己。他现在这么说,以后就得认。等到长孙无忌要动手的时候,他就可以说,这次行刺的真正幕后主使就是李牧,因为他就是隐太子的遗子。刺客都是他的死士,他想要刺杀皇帝为父报仇。事情败露,才杀人灭口。

顺理成章地解释了动机和目的,可谓是一举两得。而现在说起,则是给李世民一个潜意识的印象,顺带提个醒,让他想起隐太子的事情,这样他永远也不会忘了。

瞧着李牧仿佛待宰的羔羊一般,半点警觉也无,长孙无忌心中就一阵得意。任凭你聪明绝顶,你也有不擅长的地方,玩弄阴谋诡计,你还是太嫩了些!

李世民是与李牧商量好的计划,他当然知道刺客是奔李牧来的,但听长孙无忌这么一说,他心里还是难免犯了嘀咕,难道这群刺客真的是……

念头一出来,便被他否定了。他这些年,一直在让袁天罡的不良人暗中调查,一旦发现可能是隐太子遗子的人,都是直接除掉,以绝后患,袁天罡从来也没有反馈说有遗漏,这些人若是没有找到遗子,他们动手也没有拥立的人,岂不是等于自杀一样?

但此时,这段分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李世民也顺着往下说,道:“辅机的分析有道理,朕也想到了。真是可恶,朕已登基五年,这五年间,朕宵衣旰食,不敢自比秦皇汉武,也是尽己所能了。治黄河,灭突厥,算得上是有一点成绩吧?可笑这群人,还念着什么遗子,半点也不把朕放在眼中!好!你们对朕不敬,朕也没必要再忍让。高干,拟旨!”

高公公赶紧应声,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道:“刺客身份已查明,罪不容恕,车裂,夷三族!”

夷三族!

这是要杀多少人!

夷三族的罪名,史记中记载,源于秦朝。载曰: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所谓三族,既:父族,母族,妻族。秦朝变法的商鞅,便被秦惠文王车裂并夷灭三族,死在了自己编订的律法之下。李世民这次,显然是要效法秦惠文王,给这些刺客也来一套当年商鞅享受过的待遇了。

但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当年商鞅虽然很有名,但他的家族并不大,可即便这样,也死了千人之多。而如今,五姓七望互相联姻,牵扯不断。若真夷三族,基本上幸免之人少之又少。

比方说杀了王家一人,他的父族,也就是他这一房这一支的人得杀掉。他的母族,肯定不会姓王,有可能是卢家,那么她母亲所在的卢氏这一支就要杀掉,他若成亲了,他的妻子可能是郑氏,那么郑家这一支也要杀掉。杀死王家一人,要三家三支陪葬,这样连锁反应下去,数万人也不够死的!

高公公怎敢接这个茬,不敢搭腔,长孙无忌也傻了。他没想到李世民这次态度竟然这么坚决,这可不是一人两人,这是数万人的生死啊!长孙无忌不得不劝阻了,慌忙跪下,道:“陛下三思啊!杀戮过重,有损陛下声名,他日史书之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