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页

这是卡尔·马克思所言,亦是在后世不断的被证明的、最实在的道理。

如何将它有机的融入到大明中,这是张小公爷现在思考的、也是他认为需要做到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南橘北枳的道理,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千余年前的古人都明白的道理,小公爷怎能不知?!

只是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的来、一点点的改变。

从皇帝开始,到太子。

从内阁开始,然后到诸部。

阖上了密奏,小公爷交给了身边的妙安小姐姐封好。

随后连夜送往京师,想必弘治皇帝都已经等着急了。

便是在张小公爷写奏章的时候,莽应龙等凄惶逃窜的溃兵如今满心麻卖批。

兵力足够多的好处,就是分散逃命对方绝对只能追大股的逃兵。

莽应龙带着百余亲卫,沿途陆陆续续的收拢了近三千溃兵。

本来琢磨着凭借这股溃兵,怎么都能洗劫村寨沿途杀回东吁去。

然而他很快的发现,那是自己想多了。

且不说大部分的村寨,在他们过来的时候看到他们就躲入大城不出来。

甚至现在连那些州县、卫所,都派出自己的衙役壮勇兵丁开始四下追拿他们这些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