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摇摇头道:“陈默此子我与之接触不多,但此子似乎颇为圆滑,而且我观他过往用兵,多是以奇胜,以势胜,擅扬长避短,此番既然如此大举用兵,恐怕有几分胜算,但我担心……李郭之事在此子身上重演,此子可用却不可信!”
虽然陈默此番起兵,是他们所愿,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关中,还是他们的天下,他们需要陈默的兵马,但却不希望再出一个董卓或是李郭。
“义真兄此言差矣,伯道此人能得蔡翁看重,绝非狼子野心之辈。”赵温皱眉道,他跟陈默有过接触,待人有礼,处事果决明断,对朝廷也颇有敬畏之心,实在不像是狼子野心之辈。
“知人不知心。”皇甫嵩摇头道:“而且我观此子在并州执政,颇有针对我士族之意,不可不防!”
说白了,皇甫嵩最大的担心,还是陈默若主掌朝政,施行并州那一套,当初董卓施展这一套,差点将关中士族的根给刨了,若陈默再来这么一次,关中士族没落几乎是看得见的了。
皇甫嵩这么一说,不少支持陈默的人也沉默了,这是涉及利益根本的问题,就算陈默一心向汉,但若施行他在并州那一套,也难得人心。
“况且,陈默毕竟年少,如今已是位列公卿,若真让他主政,以他年岁,恐怕也担不得三公之位吧?”一名大臣点头道。
相比于其他诸侯来说,陈默实在太过年轻了些,到现在尚未及弱冠,让满朝公卿屈居于一弱冠少年之下,谁心里也会别扭。
赵温犹豫了一下,询问道:“不知义真兄准备如何做?”
“现在说这些未免太早,先寻得那董承,若能说服董承,我等合力夺取长安兵权,到时候可命陈默清缴逆贼,夺回天子,但却不得让其兵马进入长安!”皇甫嵩沉声道。
“陈默此番起兵勤王,乃是为大义而来,我等将之拒之门外,未免令人寒心。”赵温皱眉道,这样做有些过了吧?好歹人家也是封疆大吏,手握雄兵,更是此番对抗西凉军的主力,他们这般把人家拒之门外,未免有些过了。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他若是大汉忠良,当能体会我等苦心。”皇甫嵩起身咬牙道:“如今却非说此事之时,当先除小贼!消我心头之恨!”
众人当下点点头,刘艾笑道:“董承之事,便由在下去游说。”
刘艾乃是汉室宗亲,算起来也算亲戚,此事由他去跟董承说,再合适不过。
众人觉得有理,当下商议一番具体细节之后,便与皇甫嵩告辞,各自去办,这士人若是造反,可跟寻常百姓造反不同,颇有章法,接下来几日,长安城中大臣仿佛妥协了一般,纷纷向李暹等人示好,不少人更是亲自登门拜见。
李暹等人得意不已,这帮士人,就不该给他们好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