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暗中算计,尤其目的,但大多数士人,就算跟着王允把董卓给推下来,其实也根本没什么好处可拿,甚至还不如现在。
但问题是,能看清这个问题的,没几个,而能看清的,却出于各自的目的,或保持沉默,亦或者推波助澜,这个朝廷再这么下去,早晚得崩了。
至于董卓本人是否在这期间做的过了,或是人品怎样?陈默不想评价,没有意义,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只看结果不问缘由的。
蔡邕顿了顿,摇头叹道:“这洛阳无数士人,但能如校尉这般看清的却不多。”
气氛变得有些压抑起来,潺潺的琴音犹如流水一般环绕,似乎想要舒缓三人之间的压抑气氛,陈默叹了口气,跟两人一礼道:“叨扰两位,末将先行告辞。”
蔡邕和荀爽闻言各自起身,蔡邕勉强笑道:“若校尉有所需,可来寻老夫。”
陈默点点头,蔡邕乃当世大儒,董卓对蔡邕可是相当倚重的,有些事,陈默跟董卓说不上,请蔡邕出面或许更有用。
“此子年幼,却能心系天下,其眼光之长远,非常人能及。”看着陈默离去的背影,蔡邕叹了口气道:“慈明兄,我觉得子师真的错了。”
“两人救国之路不同,此子于全局出发固然不错,但董卓此人,纵有匡扶之志,却无德以信天下,终究难为士人所容!”荀爽点点头,陈默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但这是单纯站在汉室的角度,但董卓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他辅佐汉室对不对,而是他本身德行不被士人认可,没有资格去做这件事,哪怕现在权势滔天,但不得人心,终究难以长久。
“唉~”蔡邕叹了口气,这关键就在天下士人不认可董卓,或者说,董卓的出身、名望本不该做他现在做的事情,只是就如陈默所言一般,汉室经过这些变故之后,威望已然动摇,实再难经历一场变动,这孰重孰轻……或许不是没人懂,只是他们选择无视这一点而已。
……
次日一早,陈默照常来到嘉德殿上早朝,天子和董卓还没来,不过气氛却有些不同,群臣在四周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陈默也不参与,只是侧耳倾听。
群臣说的,却是最近西河黄巾余孽郭太领兵攻略河东郡,原本不是什么大事,这几年黄巾余部作乱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河东距离洛阳太近,当初董卓便是率军从河东不到三日便抵达洛阳附近,对洛阳是可以构成威胁的,所以朝廷不能置之不理。
月初时,董卓已派其部将牛辅率军进讨郭太所部,但昨日传来消息,牛辅为郭太所败,这有些让人惊讶,似乎是于夫罗也参与其中,与郭太联合将牛辅击败,群臣讨论的正是这件事情。
如果只是单纯的黄巾余孽还不是太要紧,但于夫罗所率的可是匈奴骑兵,这冬天一到,河水冻结,一日之间便能奔袭至洛阳,对朝廷威胁太大。
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