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页

他忽然觉得这个世道没自己想的那么烂,至少这世上,还是有讲理的地方,也有讲理的人。

杨幺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侥幸地说道:“能把这批物资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也算你们五兄弟的造化,等水疫过去,咱们大宋的皇帝可不是个手软的人,他会做什么想必你们也清楚。”

“逃,逃到天涯海角,官家也能把人抓回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逃到哪里去。”

官家凶名在外,仁义在内,大宋人就瞅见了大宋皇帝的仁义,但是军报那一笔笔的人头赏,官家从登基到现在,分文不差的支给了在前线砍金人的军卒们。

关内关外,对官家的评价几乎截然相反。这些都是市井之人很难接触到的事。杨幺也是为这五兄弟庆幸。

大宋军卒退役之后,都散落到各地风闻言事,若真的触怒了大宋皇帝,真就是天涯海角都逃不出去。

“你别吓唬他们。”宗泽训斥了杨幺一声,官家拼命竖起的仁义牌坊,可不能这么毁了。

钦差在外,自然要维护官家的民望。

宗泽面色略带些凝重地说道:“我替鄂州的百姓谢谢你们,没有听赵承佑那混账的话,把物资扣了发财。”

“这批物资有多救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走吧,去看看。”

宗泽今天本来就打算去新建好的医庐,他要去看王善,连续熬夜的王善,精神不济,一个疏忽,染上了疟疾。

套上鹰嘴兜鍪的一行人,来到了鄂州新建成的医庐前,依山傍水的医庐,倒是透着几分清雅。

这里的患者都是重症,医庐里四处都是草木灰的味道,还夹扎着纸缠香熏蚊的熏香味儿,四处干净整洁,看不到任何蚊虫。

哪怕是这样的医庐,一行人还未进了医庐,一架架抬出去的担架上,蒙着的白布抬出了医庐,这都是没挺过去的重症,要拉倒城外烧了。

“朝廷是来救灾的,有些人为了自己的财路,就是硬生生的拦着。”宗泽叹气的看着整个医庐说道:“官家说人定胜天,这天好胜,可是这人呢?”

王善住在一个独居的小院里,宗泽来到了王善的小院旁,看着王善瘦弱的驱赶就一阵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