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页

而且显然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天地之间的至理,官家不名言,让他自己领悟,显然给他的史书评定,加上一段美谈了。

“谢官家隆恩。”李纲俯首说道。

“行了,你继续说这个水运仪象台。朕很感兴趣。”赵桓显然对这个三层楼高的木制建筑物兴趣极为浓郁。

“这水运仪象台的中层,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密室,里面放置浑象。”

“天球的一半隐没在地平之下,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面,靠机轮带动旋转,一昼夜转动一圈,星图密布,再现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的变化。”

“共雕琢了一千四百四十七颗星宿。是我们能够看得清楚的所有星宿了。”李纲指着第二层说道。

站在赵桓的角度,是看不到这第二层的浑象。

“走去看看。”赵桓拾级而下,来到了这水运仪象台的旁边,看着眼前的浑象,果然如自己想的一样,果然是观星仪。

有了这台仪器,就可以绘制星图了,星图的妙用无穷,船舶定位简直不要太好用!

赵桓紧握着拳头,说道:“很好。”

“官家,臣跟官家说的苏携,他手中共有三千余张星图,也有此台的完整构架图,而且对各种星图的研究极为合适。可以到刘益,刘少卿的手下帮忙。”李纲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赵桓点头,这个苏携的父亲建造了这个水运仪象台,对大宋有大用!

“苏携也是大观年间的进士及第,才学人品都是值得称道的。而且在此次金人南下的飘摇时候,也是带领丹阳百姓抵挡住了流匪的侵扰,按制可升为太常少卿,或者到军器监做少监。”李纲赶紧说道。

他没有假公济私,是真的在举贤。

“在种少保的英才录上,也提到过此人少年硬朗而有才学,太宰不用如此谨慎。”赵桓无奈地说道。

这大宋的皇帝个个都不咋地,以至于这些朝臣们做官,都是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