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附近有极乐巅的人?
他左思右想,一会儿心说“少理陆地上的事,及早回岛”,一会儿心里又说“可极乐巅的僧人待我有恩,若是故人,见上一面又何妨”?最终后者的声音战胜了前者,他随着那阵驼铃声追随过去。
遥遥看到一个高瘦和尚,身边跟着一个拉骆驼的粗壮和尚。他们步伐缓慢,身影却飘远得很快。
那个高瘦的背影,像极花无,而另一个背影,则像极……像极了浈献王!
兰渐苏内心激动,老天跟买一送一一般,让他一下子逢见两位故人。一个是恩人,一个是有仇的恩人,简直让他不知该怎么拾掇自己的心情。他拎着这乱七八糟的心情,快步跟了上去。
可他们的身影,却像遥不可及一样,无论兰渐苏怎么追赶,都追赶不上。
不知不觉,兰渐苏踏入了大沣的领土。要再往回走已然晚了,只得拿出曾经的关牒入关。
西北关的守将说“奇怪”,嘀嘀咕咕道:“这关牒,竟是元慑年间的关牒。”
另一个则道:“想来是在外多年未归,罢了,指令还没下来,暂且让他入关吧。喂,你入关以后,记得去户司那儿换个关牒。”
兰渐苏茫然不解,便问道:“怎么,如今已不是元慑年了吗?”
一旁的路人笑道:“这位兄弟,你是很久没回过大沣了吧?”
兰渐苏礼貌微笑:“在下常年在外周游,有六年不曾回来了 。”
“这难怪了。”路人解释给他听,“这大沣,而今已是宣熙年,不是元慑年啦。”
兰渐苏吃了一惊,连忙问:“发生何事?那上一个皇帝他……”
守将听他们越聊越离谱,凶道:“哎哎哎!皇帝的讳号,岂是尔等平民能肆意提起的?领了通关文书就赶紧进去,别在这儿妨碍大爷做事!”
路人忙拉着兰渐苏往里走,悄声将这几年发生的事情说给兰渐苏听。
约摸三年前,兰崇琰的四弟,也就是四王爷,病逝了。其五位幼子分别过继给其他王爷,而其中两位幼子,则过继给了元慑帝。元慑帝不曾立后,后宫也没妃嫔,二子成为他唯二的皇子。长子年仅六岁,便被他立为皇储,登上了太子的宝座。
这位小太子自幼聪慧,不过六岁已熟读百家诗书,且目光长远,确乎有帝王之才。
至于元慑帝,也就是兰崇琰,自立了这位太子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其实自六年前元慑帝在古羌抱恙后,身体便未曾好过。只是回来后强以无事的样貌示人,是以少有人发觉异样。
两年前,元慑帝半夜忽然呕血,身体再不堪帝王之重任,便将皇位传给了方过七岁生辰的太子。其时旻文公主荣归故国,正好赶上新帝登基大典。
而今新帝年方九岁,虽说聪颖过人,可毕竟年纪过幼,兰崇琰怕他会被权臣掌控。可兰崇琰的身体,无力再管任何一桩国事,只得让旻文公主垂帘听政。
旻文公主自小也是聪明伶俐的,虽然前半生画风诡异,但不能否认她亦是个天才——否则也无法自己学会养蛇这项技术。
原本让长公主来垂帘听政,令许多大臣不满,然而不想这位前半辈子只会养蛇的公主,处理起国事来亦是游刃有余。尤其是那桩时过已久,错综复杂又庞大的楼桑大冤案,最后竟是在她手里结案。
之后,坊间所谈的国事,大多围绕在旻文长公主和众权臣之间,极少再听过与元慑帝相关的,再没人知他究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