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劲啊,明教不是平定了吗?

还跑什么啊?

道衍带着一肚子的疑问,询问了几个行色匆匆的路人,老和尚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都是做运河生意的,粮食,食盐,皮草,丝绸……总之,南北货物运输,商机无限,随便干点什么,就能发财。

可现在好日子没了,漕运要改成海运,他们的商机一下子就消失了。

“要是没有明教作乱,我们早就走了。明教这么一闹腾,才耽搁下来。我们已经变卖了淮安的铺面和住宅。所幸卖得早,要是晚了,连一半的价钱都卖不出去了!”

道衍听人一说,吓得不轻,真的会这么惨吗?

老贼秃点手让仆人去打听,等他离开淮安之后,仆人追上来。

“大人,我问清楚了,淮安的铺面普遍夭折,偏僻一点的,只有原价的三成,即便如此,依旧是无人问津。属下刚刚回来的时候,淮安一家开了六十年的老字号关门了。”

“六十年?”道衍手颤抖了一下,“这么说是前朝的老店了?”

“没错啊!人们议论还说呢,元末大战的时候,店没关,靖难之役,也挺过去了。现在可好,愣是要关门大吉了,这什么世道啊!”

“闭嘴!”

道衍一声怒骂,吓得手下人连忙闭嘴,灰溜溜躲到了一旁。

老贼秃揉着太阳穴,不断思索着眼前的情况。

扬州和淮安等地的衰败,跟明教作乱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要命的是漕运改海运。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

不管是元末乱世,还是靖难之役,只要还有赚头儿,商人们就会坚持下去,不惜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