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你也不该许诺百姓,什么请客吃饭?好几十万人呢!你哪来的东西请他们?”

李景隆不爱听了,“这不是现成的吗?去,到孔府去搬!把粮食都拿出来!”

“这是赃物!要充公的!”洛枫急眼了。

李景隆冷哼道:“就算是赃物又怎么了?我拿来犒赏百姓还不行!他们大老远来支持我,能不让大家伙填饱肚子离开吗?你这个人,简直不通人情,传我的命令,登记在册就行。对了,百姓手里不是有抵用券吗!把这玩意收上来,回头咱们就有办法向陛下交差了。”

……

李景隆的这一顿操作,猛过老虎。

也不知道是歪打正着,还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内阁担心的情况根本没有发生。

几十万老百姓,饱餐一顿,背着粮食,带着满腔的好心情,列队返回,沿途秋毫无犯,什么民怨,什么抢掠扰民,几乎没有出现。而且呢,李景隆收了一大堆的抵用券,这让许多山东百姓更加振奋了。

道理很简单,当初靖难之役,朱棣雇佣大家伙运粮食军需,给了抵用券,谁知道这玩意管用不?

结果李景隆提前兑现了,而且还是超额兑现。

一百斤的粮食,他们愣是给了一百二十斤,一百三十斤!

反正孔家的存粮多,不只是孔家,还有他们的亲朋故旧,手下的管家奴仆。粮食加起来,粗略估算,也有上百万石,有些已经是年头很多的陈米,真难为他们怎么囤积的,也不怕撑死。

李景隆当了一回梁山好汉,将后续的事情,交给了几个锦衣卫收尾,他跟洛枫,押解着孔家人返京。

这一路上,所过之处,百姓纷纷迎接。

敲锣打鼓,张灯结彩。

成千上万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把李景隆当成了放粮归来的包大人,又听说曲阜都实行均田了,老百姓更是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