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能活命,也将彻底丧失政治前途。
功臣列侯和诸侯王们,敢舍得下这么大赌注吗?
答案是不能!
等到太宗从代国入继大统,便吸取高帝的教训,将储君制度进行改革。
一方面削弱了储君的强大吸附力,另一方面,又将刘邦的规矩制度化和常态化。
于是,汉家储君的庶子、洗马、舍人三系统确立。
出于制衡和分权的考虑,也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
太宗将庶子的选拔权,给了太常,将洗马的选拔权给了宗正,将舍人的选拔权给了少府。
以此防止有人一手遮天,垄断储君身边的大臣名额。
同时,保证了储君身边,总能出现人才!
这个改革,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
自那以后,从储君身边,走出了无数名臣大将。
远的不说,当今天子的庶子、洗马、舍人里,就出了汲黯、司马安、郑当时、王卿、公孙贺等官至三公九卿的大臣。
更涌现出了两千石以上、关内侯等大将数十人。
故而储君的庶子、洗马、舍人官,素来被人认为是未来的两千石、封疆大吏和三公九卿的摇篮。
而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勋贵子弟和贵族子弟,反过来也是储君本身的保险。
除非当朝的天子真的无法忍受储君的胡作非为,觉得这个储君要是登基,刘家就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