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朝臣们,则都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兴建超级水利工程,这在汉室,属于政治正确。
只要有合适的计划,同时还能有资金支持。
没有人会反对!
数年前,时任赵国中大夫白公在入朝时,提出兴建一条全新的渠道,连通郑国渠和泾水,造福关中百姓。
上午奏疏抵达兰台,下午就得到了批示:可!
三天后就开始组成由白公为首的渠道建设领导小组,开始勘探,半年后动工,两年就完成了这条三百余里长的渠道工程。
所有资金,都走的少府,没花国库一分钱。
关中百姓,更是高兴坏了,做了许多歌谣来歌颂这个伟大的渠道。
所以,在理论上来说,朝臣们不反对任何水利建设。
唯一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特别是军方的将军们,更是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当初,秦国为了修郑国渠,可是硬生生的咬紧牙关,十几年没有出兵关东。
现在,国家若投入重资和全部精力,去修建东南的水利工程。
那么……
会不会扣掉军费,拿去支援东南建设呢?
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