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公……”太常卿商丘成,轻轻的拉了拉有些出神的张越的衣袖,道:“请借一步说话……”
张越点点头,跟上前去。
两人走到殿中的一个柱梁下,商丘成拱手道:“侍中公,今日大朝议,请侍中戎装持钺,为陛下壮威!”
这也是侍中官的本职工作。
每临朝会,侍中持斧钺,宿卫天子两侧。
目的就是要借助侍中官和其他内侍的勇武,来衬托汉天子的威严。
汉书《叔孙通传》就有记载: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
意思就是说,朝会大殿的御座台阶上,通常会陈列数百名武士。
而这些武士,可不是一般人。
《续汉书·礼仪志》中清楚的描述了这些人的来历:侍中、尚书、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
本来,在宗周时期,是没有这一套的。
那时候,周天子的陛阶上是用屏风纹饰斧钺。
但是,荆轲刺秦王,改变了这个传统。
屏风纹饰斧钺,换成了真正的卫兵。
而且是全副武装,手持斧钺的天子近臣们。
这样,就算再有荆轲,哪怕开挂,也休想伤到天子一根寒毛。
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走,成为了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