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吃饱了撑着就宰了他!

明朝初年,由于没有足够多的原材料制造铜钱,再加上黄金白银储存也不够。

所以大明朝廷继续一种新的货币。

朱元璋在元朝制钞的基础上,开始发行大明宝钞,并且在洪武七年,设立了宝钞提举司,于洪武八年开始印发宝钞。

大明宝钞的发行与管理由宝钞提举司负责,并且设立了行用库,专门用来负责宝钞和金银兑换。

同时,为了配合宝钞的推行,朱元璋还颁布了法律条令,禁止金银作为货币在市面上流通,并且强制百姓将手里的金银兑换成宝钞。

然而到了宣德三年,由于宝钞市场存量过多,贬值幅度太大,明宣宗便下令停止宝钞发行,从此以后,大明再也没发行宝钞。

不过,也只是停止发行而已,朝廷并没禁止宝钞的流通。

但到了万历皇帝登位,宝钞已经严重阻碍了大明经济的发展,于是这才下令废除。

直到崇祯皇帝亡国,宝钞再也没有登上大明的舞台,彻底沦为一种历史货币。

其实,从宝钞的兴衰不难看出,大明朝廷主要是缺乏储备金。

朝廷发行货币,为了货币能够坚挺,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朝廷信用担保。

二种是与白银黄金等贵金属挂钩。

很显然,宝钞属于第一种。

大明朝廷没有为发行货币准备足够的备用金,完全靠着朝廷信用在担保。

当然,也不是说朝廷信用担保不行。

只是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能够有效的宏观调控。

如此一来,才能保证货币不会贬值。

纵观宝钞的兴衰,不难看出,大明朝廷没有这样的能力。

比如明初强制百姓手中的金银兑换宝钞,却不提供宝钞兑换金银,非常具有掠夺性质。

长此以往,朝廷的信用将会大打折扣,也就不能为宝钞的价值提供保证。

还有就是,朱元璋和朱棣两任皇帝为了打仗,随意印发宝钞,造成市面上存在大量的宝钞,因而贬值。

在这种趋势下,宝钞不被遗弃才怪。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两点,还有从西班牙,日本等地流入明朝的大量白银,加快了宝钞的淘汰速度。

另外就是,宝钞的防伪也做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