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没有山外宗门的庇佑授予,那些同为修士的护国客卿,就真的会甘为臣子?
不过,如今洛羽流落他乡,数年不得归还,其声威早已被岁月冲淡,甚至山外山都在传言其陨落他乡!就算没死,也无法重回山海了。
加之丹老离去,莫家覆灭,五行宗一方实力大不如前。利欲薰心之辈在无形暗流的大手推动下,已成混乱之势。
山外,各宗分庭抗礼互不相让,早已无心他顾凡尘之事。
如此,凡尘北燕得以喘息,概因赵国内乱突起,已出现了二主并立之势。
北炎山下一方大战,两方损兵折将,未有胜负。
然而,登基大典也因此付之东流。
加之东州三万勤王军赶到,赵能不得已之下,一路突围至泽州,关闭了连同中、泽两州的和关要塞。
至此,八王之乱起。
不久之后,长公子彻在书方仪等忠良之臣的拥护下,登基为新帝,拥中、东、苍三州。
少公子协则在赵能等人拥立下,于泽州僭位称帝,竟还悖逆国策,修书燕国行南北合击之举!其约,事成后归还北燕苍州,以天之桥为界,各守南北壁垒,永不侵犯。
如此,燕起大军于北,赵能起大军于南,两面夹击,一时间南北战火起,社稷堪忧。
众臣谏言泽州逆贼窃弹丸之地,又处腹地,久不经战阵,可缱一善守之将先御之,容后缓图。而北地燕军常年历战,实为虎狼,且倾国来攻,军势浩大,当先伐之。
书方仪却以为攘外必先安内,故建议北地边疆借助地利深沟高垒,以己善守之优挡虎狼猛攻之势,耗其锐气。待扫灭内乱之后,再兴精锐王师,携大胜之势而北进,定能克定南北之危。
赵新皇彻,遂驳众议,纳书方仪攘外必先安内之策,御驾亲征,以励动荡不安的人心士气。
遂北守南伐之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