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之上,则是存在了好几种不同的组织。
最引人关注的,是管理土地田产的武士。
平手汎秀对于幕府直辖的田产,设立了十八个“御料所”,而对于名义上属于家臣,实际由幕府代官的田产,则设定了二十三个“代官所”。
每“所”管理土地,少则五七万石,多则二十万石,有的是连成大片,有的是零散飞地,大约按照每五千石对应一名正式武士来决定人数规模。各所头目的主要职责是确保粮食按时按量上缴,也承担一定的行政、治安任务。
然后,直属于幕府的三十四处町镇,分别设置一个“町奉行所”,人数多少根据町镇的人口面积和经济规模决定。
中枢机构跟大商人打交道,主要是通过售卖专卖权的方式获利,每次都是几万贯。而地方的町奉行所的工作则是栋别钱、关税这之类琐碎的东西。
当然也不是专门捞钱,除了财税之外,也有警视厅来捕盗、消防,维护治安,作事奉行管各种基建修补,目安役者收集町民意见,诸如此等。
界町这种程度的大都市,奉行所会设有两百武士,这些武士又有六七百下人,能够承担复杂的任务。最小的町奉行所可能只有武士十名,下人三十,不过工作压力相应也很小。
另外在各地金银铜铁出产之地,设了二十一个“矿山奉行所”。他们的任务就很明白了,把矿石挖出来,进行粗加工,运回幕府交差即可。
每所之下,依然也要分为勘测规划、实施挖掘、加工运输、工匠管理、治安维护的几个小部门,其实也不比町奉行简单。生态更像是“大型国企”。
第六十三章 武家官位制
武家官位制的正式推行,是在天正七年(1582)二月。
当时幕府将军平手汎秀身居从一位,刚从左大臣位置上卸任,而二代目平手义光是从三位中纳言,领镇守府将军。
于是从此形成书面的惯例:幕府继承人理应在元服之后,被确认为世嗣之刻,直接获得“从三位中纳言兼领镇守府将军”的武家官位,接着随着年龄、资历的增加,逐步升为“正三位大纳言兼领镇守府将军”,然后在正式接任大权上位的同时,达到“从二位内大臣”。
再后面,是“正二位右大臣”,“从一位左大臣”,以及“正一位太政大臣”这个连平手汎秀目前都没有采用的最强尊号。
既然“武将官位制”完全掌握在幕府手里,那就是自己封自己,理论上是随便怎么搞都可以。但正因为此,随便乱来就没有意思了,只会让这个体系成为笑柄,失去广受承认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