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对布景、打光,以及镜头质感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下雪虽然能烘托气氛,但不利于拍摄。
这位导演是圈内出了名的处女座,对细节极其考究。因此,即便扈上大雪纷飞,演员穿戏服先试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两位主演都十分敬业,配合灯光师调整光线,来回走位三次,终于调整到最佳状态。
这一场分别戏极为重要,是剧中两位男主感情更进一步的桥梁。
许锦年要鼓起勇气突破心中的阶层限制,主动问沈钧鸿,以后还能不能做笔友。沈钧鸿要以《飞鸟集》相赠,还要欣然同意继续书信往来。
剧情虽然简单,但情绪处理得把握住火候,多一分则唐突,少一分则无味。
拍摄开始,许锦年修好钢笔,和沈钧鸿先后走出旧书店。
许锦年拜别沈钧鸿:“沈先生,圣玛丽孤儿院就在前面街角,我先走一步了。”
沈钧鸿从身后拿出那本纸页泛黄的《飞鸟集》,当做礼物赠给许锦年:“就算作不期而遇的礼物吧。”
惊诧在许锦年脸上一闪而过,尔后,想要推却:“如果收了这个礼物,我却不知道能回赠什么。”
“回赠我一篇读后感就好。”沈钧鸿不在意回礼,只在乎心意,“记得完成你的随堂小记。”
说罢,沈钧鸿转身欲上车。
许锦年手中握住的仿佛并不是诗集,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他凝望着风雪中即将离去的男人,蹙眉犹豫,欲言又止,双手把诗集攥得很紧。
在司机为沈钧鸿打开车门时,许锦年望着他的背影,鼓起勇气问:“我可以继续写信给您吗?”
沈钧鸿转身,朝他灿然一笑,深邃的眼似星海:“为什么不可以呢?随时欢迎。”
许锦年仿佛得到一颗定心丸,脸上也洋溢起笑容,朝气蓬勃如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