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除了以上两种意见外,更多的高僧则是认为“世尊之意,不可揣度”,世尊和祂们在生命层次上早已不同,据传世尊是从远古时代便存在了的,活至现今已逾百万年。

蜉蝣不知朝夕,夏虫不可语冰,别说他们,便是菩萨比起世尊,也终究是差了许多许多许多。

既然相差如此之多,又岂能去理解世尊的所作所为呢?

……

万佛大殿附近。

西风里,南朝国主看着远处的旷野上忽地出现了一间茅屋。

国主顿时肃然,往前而去。

整个南国,知这“茅屋”的人极少,因为平日里即便有人经过,若无佛缘,便是无法见这“茅屋”,更无法听茅屋中的那位诵读经文。

可国主却自然知道。

他以信徒的姿势,恭敬行礼,叩拜。

他还记得他很小的时候,父亲还是世子的时候来此拜过。

后来,他曾来过多次,却不得见这位。

此时显然是发生了大事,否则怎可能是“妙树和尚”亲自来请他?

妙树和尚,身裹七宝袈裟,手持九环锡杖,或云游四方,或深山苦修,但其实力亦是深不可测,甚至有人说妙树和尚乃是南国的最强者。

正想着时,茅屋里传来苍老、柔和、饱含慈悲的声音。

“世尊,在娑罗双树园醒来,今世身却不在南国,而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