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不过罗成还是很谨慎的。

打仗这东西,意外因素太多,只能多做准备,以应万全。

为此,他不但把五百郡兵营全都带上,还把剩下的七团辅兵也都带上了,不过这些人的任务则是背粮带草。

一个士兵一天起码得要一升米,而如果是训练或行军做战,消耗的还更多,一天得按两升算。

为了保证战兵的体力和机动性,罗成只让每个战兵随身带了三天的战备粮,不到关键时候不吃。

行军作战时全要由辅兵们背粮供应。

他计划是在山里剿匪一月,毕竟山高林密,谁也不知道这仗要打多久。

一人按一天两升算,一个月一兵就得六斗粮。而五百战兵,一月得三百石粮,这还得是已经舂好壳的粟米,若是带壳的,还得多带二百石。

再者,战兵营里还有一百多匹马骡,这些坐骑的消耗甚至超过五百战兵。

这样一来,罗成就得准备一千石带壳粟谷出发。

一千石粮,由辅兵营背粮,一人背半石,就意味着得两千人才能背的了,而问题是这些辅兵每天背粮也一样要消耗粮食。甚至为了提高效率,还得准备些车和驴骡,又得添加消耗。

本来用兵一月只需要一千石粮就够了,现在还得再算上运粮的辅兵消耗量,再加上点富余,起码得两千五到三千石粮。

怪不得说打仗打不起,人越多,粮草消耗越多,需要征召的民夫越多,而民夫征多了,民夫需要消耗的粮食也是个大数字。

尤其是这种野战,耗费比守城增加几倍。

为此,罗成与老贾等人商量过后,觉得单纯带着一支运粮队是不现实的,也一次带不了那么多粮食。

只能沿途设立补给兵站粮仓,通过接力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