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他丹田中本有三道真气,一道为太玄真气,属阳;一道为血灵剑剑气,属阴;一道为冲灵之气,为混元。那阴阳二气纠缠不休,成就冲灵混元之气,只是随生随散,存量不多,这一豁然开悟,周身真气鼓荡催动,如海上潮声,重浪相叠,不可遏制。冲灵之气轰然运转,犹如饕餮,将太玄真气与血灵剑气尽数吞噬,一吸一收、一攒一放之间,已化为一粒米粒大小的气团,悠然旋转,怡然自得。

经此一变,凌冲丹田中太玄真气已然告罄,连带自血灵剑中吸取的魔道真气也自损耗一空,这两道真气放在任一人身上,皆能成就一位俗世无双的大高手,奈何合一轮转,却仅能化为如此一粒气团。这粒冲灵之气虽是十分稀少,但凌冲却知其中精粹还要远在之前两道真气之上,更有一种大道飘渺,虚无希夷之感。

王朝见碧霞和尚说完,凌冲面色忽然一变,跟着闭目不语,叫道:“二少!”急窜起身,伸手往凌冲肩上搭去。掌还未落,只听碧霞和尚低喝一声:“不可妄动!”伸手向他一指,王朝立时周身僵硬,直直定住,任他调运真气,憋得面孔通红,也依旧解脱不得。

碧霞和尚定住王朝,只拿眼去望凌冲,目中满意惊疑之色。他方才所言,乃是楞伽寺中上乘佛法,直指本心,明心见性,传说当年楞伽寺开派祖师便是因此句开悟。

楞伽寺上承清净归真功德佛,讲求十载打磨,一朝顿悟,碧霞和尚他近年于红尘炼真,修为大进,隐隐感悟到突破之机,方才所言也不过是有感而发,谁知居然便引得凌冲大有感悟,就此悟道。

楞伽寺历代不乏高僧勤加修持,闻得禅机,一朝顿悟,就地成佛,但那是得了佛门秘法授记,根性锐利,生有宿慧。这凌冲虽是生就一颗通灵剑心,但修持玄门正法也不过几载,如何闻弦歌而知雅意,以至功行大进?

碧霞和尚百思不得其解,只是凌冲既然听闻自己谈论佛法,方才有此一悟,便算欠下自己一份因果,日后必有大用,他想了想,面色凝定,伸手在四方分别一指,一点之下便有一道金光自指尖流淌入地,眨眼不见,却是他以功德佛光将这座客厅封禁,免得凌冲功成,闹出甚么动静。

且说凌冲丹田中生出一枚冲灵气旋,将周身太玄真气与血灵剑气尽数吞噬,体内真气失了藩篱,便自发从外界吸收灵气,补益自身。客厅之中先自有丝丝缕缕威风拂动,接着风势渐大,呜呜有声,只是被佛光封禁,其声传达不出。

碧霞和尚轻笑一声:“送佛到西,罢了,既是已有因果,何不索性成全了你!”张口一呼,一道气流翻滚而出,带着缕缕紫色,显得雍容华贵之极。

碧霞和尚可说是下了血本,凌冲修的是玄门正宗,与佛家路数不合,那一缕紫气乃是碧霞每日在碧霞山中采一缕紫极之气,十载苦功,方才得了一小股,本是待日后突破之机到来,借此冲破关隘,成就金身之用。

第二十九章 劝降萧厉

佛门修持,不假外物,仅凭本心,一心之间映照大千世界、无量众生,于玄门之外另辟蹊径,精妙之处,难以言说。道家有阴阳之道,稍有不慎,阴阳遇合便有大变,而佛门之法却是海纳百川,任你灵气充盈也好,穷山恶水也罢,我自己一心观照,无念无滞。这一股紫气却是碧霞和尚留了私心,欲要炼成《楞伽四卷经》中一门厉害佛法,不想今日却成全了凌冲。

凌冲心性空灵,不着一物,神游天外,吸取外界元气全凭本能,但金陵城鱼龙混杂,人口繁多,天地灵气本就消耗一空,偏生书房又被佛法封锁,根本吸不到一丝一毫,正在干渴之际,忽有缕缕紫气化生,被吸引进来。

那紫气至精至纯,自有一股绵绵泊泊之意,如山间流泉、夜谷寒星,寂然傲寥,遗世独立。凌冲几乎不假思索,丹田之中生出一股绝大吸力,如水涡回旋,将那紫气尽数吸收。紫气入得腹中,再以太玄真气运转之法,妙运周天九次,便化为一缕精纯的太玄真气。

碧霞和尚何等修为,早已开了五识,修成舍利,为佛门中有数大德。他十载苦功采集的紫极之气精纯无比,数目又多,这紫气乃是旭日初生,天地间阴阳交感所生的一缕后天紫气,便是凡人得了服食之法,每日勤修不辍,亦可易筋锻骨,天长日久便能踏入修道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