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但请外公和大舅放心,我不会无的放矢,战争一定会打起来的,你们等着看吧。”冯思哲一听外公与大舅这样讲,就知道那篇关于战争会打响的文章一定是受到某位军委委员的批评了,不过冯思哲并不担心,甚至他还有一些欣喜,像这种事情不同的声音越多,越是能证明外公与大舅的前瞻性。唯一他只是担心外公与大舅是不是可以承受起这份压力罢了。

看着冯思哲那充满自信的眼神,赵中将又点了点头,“嗯,这一次我和你大舅都做了准备,不碍事的。”

感受着外公那倍加疼爱的目光,冯思哲知道为了自己外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任何的怨言,由此他心中也就更坚定了要出人头地,哪怕是为了赵家,为了外公对自己的这份期望他也不能让外公等人失望。

转身回到了屋中,冯思哲提笔之下又写了一篇题目为《现代目光之现代化局部战争——军事革命刻不容缓》,这篇文章主要阐明的思想就是作为一名军人千万不能用经验去谈去世界军事格局,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战争的形态也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用老思想去看新社会,必然会让共和国的军事变成原地踏步的局势,为了能够跟随世界军事的脚步,军事革命,军事改革己然的刻不容缓。这一次与上次不同的是他还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0012章 越挫越勇

老规矩,写完了之后冯思哲就跑到东院递给了外公。外公看完之后只是问了一句冯思哲,“这样是不是太激进了?”

“不激进,社会想发展就要改变观念。同样军事想发展一样要改变观念和目光,外公您就信外孙一次吧。”冯思哲十分自信的点了点头。

看着冯思哲有些近似哀求又有些镇定的目光,赵中将终于还是点了点头,他也不知道面对外孙的目光,他为什么就兴不起一点拒绝的念头。

赵中将的稿子二次递上,这一回署名分别是赵明远,赵万勇,冯思哲,等于是赵家三代人齐上阵了。这可真惹即了某位军委军员的愤怒,说赵中将这是钻头角尖,是社会威胁论。

而赵中将这个人也是一个倔脾气,眼看着自己递上的稿子一次次被驳斥,想着外孙对自己的期望,干脆他也豁出了老脸,直接去找了总设计师老首长汇报。老首长倒还是很好说话,看了这前后两篇稿子之后点了点头,“就上内参吧,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也是好事情嘛。”

有了老领导的发话,自然内参上就登陆了赵中将的前后两篇稿子,当然还有冯思哲的那篇经济发展论。因为冯思哲写的那篇稿子过大,最后内参用两期两天时间以上下部分的形势才刊登完,也就是说冯思哲稿子的下半部分与外公和大舅的军事搞子是同一期登出的。

这三篇稿子一经面世,那引发的地震可想而知了。当即各种各样的评价是接踵而来。其中有反对的,有支持的。军界的不少德高望重老将军则是说赵明远爷子思想不对头,有些危险主义倾向。当然一些稍年轻的将领之中也有很多人支持赵明远父子,说就算是海湾战争打不起来,共和国的军事发展也应该向着未来战争中的制空权和信息化方面发展。当然了,就算是后一部分人也露出了并不支持海湾战争会打起来的说法。

可以说,一时间赵中将与其儿子赵万勇是承受了极大的压力,甚至赵万勇本来是在开完军事作谈会议后准备回东北军区18师的,可因为这篇稿子他也不得不留在了首都,至于18师那里,自然有其他人会代理他的工作。在改革开放当前,全民抓经济的时代突然有人做出了军事威胁论,并有点质疑国家军队落后的架式,可想而知,其面临着压力会是多大了,这要不是因为赵中将太相信太爱护外孙冯思哲,怕就算是他脾气在倔也不会把这种的书稿送到内参上去的。唯一好在就是赵中将根够硬,曾给老首长德国恩当过警卫员的经历算是暂时保住了他现有的职位,但其本来负责的首都军区1991年征兵训练也突然交给了别人去做,而他确管上后勤那一摊。

这些,赵中将一点都不生气,全是因为他的稿件虽然暂时受到很多批评的意见,但冯思哲那篇论证券市场的文稿确是引起了很多的注意。其中很多国家主抓经济的部委领导都打来了电话,向赵中将询问这个作者冯思哲的情况,甚至时任申城市市委书记兼市长的包京国书记也特意的打电话来到了四合院询问冯思哲的情况。当得知冯思哲实际上是孙中将的外孙,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金融经济与企业管理双重硕士,其本人也正在中央党校中青班上学时,禁不住的他就直接说了会于近期回首都见见冯思哲。

这对于赵中将来讲可绝对是个大好消息。本来赵中将还一直在为赵家是军人家庭出身,在政界尤其是经济领域正缺少砥柱时,外孙冯思哲冒了出来,而且是目前党和国家极看好的未来领导人之一的包京国要亲见于天,当即接到了这个电话,赵中将就兴奋地把冯思哲叫到了面前,大声的向着冯思哲宣布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