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情,大臣们也都习惯了,可是自己家的这位陛下却不是如此。每一次廷议,搞出来的事情那都是惊天动地的。
可是最近也没什么大事情啊!
商税征收的挺顺利的,国库也很丰盈,这个时候如此兴师动众的召开廷议,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是召见内阁大学士,或许担心还少一些。
可是六部的人也都叫了,那就不是小事情了。
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晚上又有消息传来,皇上这一次叫了五军都督府的人。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文壁、定北侯戚继光、临淮侯李言恭等也都在列。
朝臣们瞬间就明白了,皇上这是要打仗啊!
看这个架势,这不是小打,这是要大干啊!
当初打西北瓦剌,皇上也没弄出这个阵势来,皇上不是要北伐吧?一想到北伐,大臣们心情瞬间就不好了,实在是土木堡之变的教训太深刻了。
现在大明的情况刚好一些,府库充盈,军甲整备,这个时候打什么仗啊!
当然了,这个时候是没人说什么蛮夷偏远之地,打下来好处也不多,西北这两年都快成油库了。大家疯了一样往那边跑,全都是奔着赚钱去的。
文臣根本都没商量就达成了默契,第一目标,阻止皇上北伐,不能让皇上这么干。
第二目标,不能让皇上御驾亲征,打也可以,让戚继光去打。
对于戚继光,满朝文武还是信任的,实在是战绩太彪炳了。这么多年了,没打输过,自从报纸宣传之后,戚继光已经是战神级别的存在了。
戚继光去打,打不赢,也不至于输,反正皇上御驾亲征是不行的。
当然了,这一点是大臣们想多了,朱翊钧才不想御驾亲征。一来自己根本不擅长打仗,也不擅长用兵,如果这是一场战略游戏,自己应该打的是暴兵流。
玩后勤,打经济,然后暴兵,以大明的资本,玩的起暴兵流。
再说了,打仗太危险,虽然关键时刻可以皇上先走,可是这一路舟车劳顿,自己要是在生个病,在挂掉了,那岂不是掉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