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广了医学院之后,下一步就是建立师范学院,在各地建立国有学堂,推出教师评级制度,给与他们与官员同样的待遇,然后在推出专科学校。
朱翊钧将这个人才培养计划分成了三步,要知道建国初年连木匠都是有评级的。
在一个民智未开,各种基础建设为零的年代,这种制度绝对有他的优越性。至于以后的问题,那你得等发展起来才行,发展不起来,说什么都是瞎说。
当然了,这个制度前期的投入肯定不小,不过没关系,自己现在有钱。
“李太医,最近在忙什么?”朱翊钧看着李时珍,笑着问道。
这段时间破事实在是太多,朱翊钧也没有时间关心李时珍,今天把他找来,正好问一问。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还是建立医院的事情,这个才是自己今天找李时珍来的原因。
“回陛下,臣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外科。”李时珍也不隐瞒,笑着问道。
朱翊钧顿时来了兴趣,开口问道:“可有什么进展?”
“回陛下,臣已经制作出了麻沸散,也尝试了外科的清创术,效果非常好。最近臣正在尝试外科手术,在臣来之前还割了一个阑尾,可惜失败了。”
李时珍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朱翊钧,想听听这位皇帝的看法,自己那本外科书籍就是皇帝给的。
看着李时珍,朱翊钧瞪着眼睛,半晌没反应过来。无论如何朱翊钧都没想到,李时珍居然胆子这么大,居然跑去尝试了。那本外科是什么玩意,朱翊钧在清楚不过了。
那本书就是自己写出来忽悠李时珍的,让他探索一下现代医学。
比如清洗伤口,外科缝合,外科手术朱翊钧也就是写上去给李时珍一个研究方向。在这个时代做手术,朱翊钧都不敢想,那感染率,那致死率,朱翊钧想想都感人。
没有抗生素,不能输血,直接就下刀子,想想朱翊钧都不寒而栗。
当然了,这只是朱翊钧的想法而已,在李时珍看来,像肠痈这样注定等死的病,如果能够通过手术治好,哪怕十个里面活下来一个两个,那也是好的。
这门医术要是能够研究成功,那绝对是活人无数,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