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础身上没有任何凭证,隐居五年,名声衰落,普通兵卒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拒绝他入关,还命令他将马匹留下。
张释清拿出几封欢颜此前写来的信,单将木函送上去,上面还有欢颜郡主以及皇帝的印记。
守关兵卒这才放两人进来,派人引路,送往关外营地。
徐础猜得没错,欢颜郡主果然舍弃渔阳,带领仅剩的将士退往关外,但是没有就此前往辽东,而是驻营观望。
营地不大,容兵不过三五千,还有一些百姓出没,怎么看都像是逃难,但是旗帜却不少,迎风飘扬,展露朝廷仅剩的威风。
越往北越冷,赶到营地的第一天晚上,空中竟然飘落小雪。
两人被送到帐篷里,却没有立刻得到召见,直到次日下午,才有宦者过来邀请。
欢颜郡主住在一顶普通的帐篷,与士卒无异,只是多一张低矮的书案以及大量文书,她没留侍者,独自审阅文书、等候客人。
湘东王三年前被宁王所杀,他的孙子,欢颜郡主的侄儿继位为帝,对形势却没有多大改变。
欢颜郡主抬起头,徐础与张释清都吃一惊,几年不见,她竟似老了十几岁,不复少女模样。
“你们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欢颜郡主问道,语气颇为冷淡。
“给你送行呗。”张释清答道,徐础没有开口。
“送行?朝廷很快就能夺回邺城,你们跑到关外送行?”
张释清轻叹一声,“欢颜,虽然多年没有见面,但是咱们书信不断,仍是好友,我劝你一句,别再硬撑。天成之亡,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能起死回生的。”
欢颜郡主冷笑一声,盯着张释清看了一会,目光转向徐础,变得更加严厉,发出无声的质问。
“大势已去,你能撑到现在,已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