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城墙修筑的很厚实,当初就是作为一个边境要塞城邑而存在的。
城中暂时驻军不多,正规的常备军也有三千。
新编制的这个军团虽然是拼凑起来的,最多作为二线守备部队存在。
但是雍丘内的常备军不多,加上这些人也多有服役的经历。虽说宋公退位不久,这个新的军团依照新的征兵法令组建不久,可是雍丘城的那点兵也不敢出来野战。
这个新编制的军团的装备比较差,包括做骨干的那几个旅,也都是泗上的二线部队的配置。
标准的冷热混合编制,半数火绳枪半数长矛,每个旅四门小炮。
泗上的精锐部队大部分用的是燧石枪,即便这些年抓紧扩军备战,可也不是能够做到人手一支的。
新扩军和动员之下的新军团还是冷热兵器混编为主,没有简易刺刀和燧石击发,还得依靠长矛手做盾来掩护火枪手。
相对泗上而言这些配置很寒酸,可相对于诸侯的主力军团,配置却相差无几甚至更强一些。
诸侯之中,楚和齐都是昔年齐越战争时候的流派,火枪手代替弓弩手做主力输出,戈矛手做掩护。
韩、魏则是重方阵流派,披皮甲重步兵方阵,四周有重火枪手掩护,依靠方阵的缓慢推进来突破。
秦独树一帜,用不能插短矛的重燧石枪代替了秦弩,用以排成相对于火绳枪更密集的投射火力阵型,火枪手的数量相较戈矛手更多,阵型也是讲究更长、更薄,以发挥代替秦弩的重燧石枪的优势。
燕国还在用乡射制度征召弓手,赵国则是以轻骑兵为主辅以三晋同源的重步阵。
在泗上被认作是二流部队的这种冷热兵器混合的部队,在完善的征兵和训练退役军制之下,若是放在诸侯那里依旧可算是一支强军。
不过这三万人的“强军”还是以演习为主,要让诸侯认定泗上空虚、主力尚未回来,从而才能够诱使诸侯联军冒进。
攻雍丘,是造成一种色厉内荏的印象,所以这一战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