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页

一旦楚国大司马的军队离开了寝开始后撤,这三万精锐就要利用速度优势,携带口粮,从陈、召陵之间插过去,突袭楚国大司马的这四万军队。

一旦将其歼灭,则直奔象禾关,趁着楚人来不及反应之前,偷袭夺关。

因为现在楚国方城一线的封君们肯定在组织对六指的防御,也就是宛城方向的防御。

楚国边关都是防备北方的,并不防备南阳地区,因此楚国封君们现在只能抓紧时间重新修筑防御、征集部队。

而且他估计偷袭楚国大司马的军队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兵力,一万骑兵外加一万步兵足以,甚至于一万精锐骑兵足以完成。

在奔袭楚国大司马的同时,如果斥候回报会有机会,他也不惜直接让一万步卒加上战斗工兵去偷袭象禾。

象禾距离宛城只有百里距离,一旦得手,就可以和六指那边会和。

和楚国大司马想的不一样,适根本没有关门打狗将楚国封君一网打尽的意思,因为有没有封君都不可能阻碍楚地的执政。

和楚国大司马预计的三年时间不同,其实最多一年时间楚国江汉地区就可以开始征兵和稳定了,墨家为江汉地区投入的铁器种子和干部数量是积攒了许久了。

一旦土地分了,莫说楚国封君,就是楚王亲自跑过去说让民众把土地交出来,那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对于楚国大司马所构想的接管楚国防御的想法,一点兴趣都没有。

真要是按照楚国大司马所想的,从丹阳到鲁阳再到象禾,依靠着楚长城形成一个有效的防御体系,那恐怕还得再多出来五万兵力支援南阳,他是变不出来那么多的。

处处倍、则处处寡。

人存地失,人地皆存。

这两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故而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要接管楚长城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