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页

丹阳向西北,就是商,也就是原本历史上的卫鞅破魏之后得到的封地,也是张仪戏楚所谓的“商於之地六百里”之处。

历史上楚王之所以会如此眼热这六百里,一则是这本是楚地,二则这里是楚国最早的都城,也是缩酒苞茅的产地,更是直扑蓝田兵抵咸阳的要害。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秦国和墨家对抗的前线,虽然此时秦国还没有确切的态度会,甚至趁乱先取了楚国的商地,但之后就很难说了。

南郑的墨家这些年一直在和巴国征战,也已经把势力扩张到了上庸一代,丹阳一夺,基本上控制了汉水流域。

如果真的和秦国爆发战争,可能会很激烈,南阳地势平原,有可能会易手,故而将南阳地区的铁矿冶铁作坊的工匠们集体搬迁到了此时刚刚筹备建立的鄂邑,以备不测。

这次迁徙是长久性的,因为南阳地区很可能会成为拉锯战场,故而将这些人的家庭也都搬迁到了这里。

依靠江汉地区的粮食,尽快将鄂邑建成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工商业基地和南阳争夺战的军工大后方。

除了这些,刘三还看到了许多尾随而来的小商贩、手工业者等等。

这里很快就要成为一座城邑了,一座粮食难以自给但是工商业畸形发达的城邑。

不过这些道理刘三暂时还不能够清楚,他现在还在服役劳作期间,可能等他完成了服役之后,这座城邑才会真正建设起来。

现在他们连队的任务,仍旧和以前差不多,是背石头修路,修一条从河边通往到铜矿山的不远的铁轨路。

这座铜矿山从上古的时候就开始开采,刘三知道这些矿山如今开采到地下水面之下了,想到那一日在船上卸下来的古怪的东西,他想终于可以看到那东西是怎么提水的了。

修路过程的第一次休息,刘三和连队中几个也颇为好奇的人一起到了矿山,几个月时间那些烧煤提水的古怪东西已经安装起来。

和他们一样好奇的,还有一些南阳来的人。

南阳的语言和蕲春不同,但双方都能够用泗上的语言交流,并不障碍。

远远就能看到冒着黑烟的烟囱,以及不断上下拉拽水桶的绳索,刘三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动起来的,旁边的人也是一般模样惊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