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页

但公叔痤句句都是体国之言,魏击又何尝不明白此时魏国的虚弱。

他考虑之后,便道:“如此,一旦韩人来,便需要和韩人密谈。以相邦的意思,那便还要大声疾呼反对泗上对于宋国的干预?”

公叔痤道:“不如此,一则不能收拢贵族之心,二则也不容易让楚人泗上无心干涉郑国事。”

“以三万军,配合韩人三万,半个月内,即可亡郑,耗费钱粮极少。”

“郑亡,则二分其土,得民数十万。”

“南则可至颍水,从侧后包围楚国汾陉,切断榆关、直插安陵、邓、上蔡等地。”

“二则因为泗上的威胁更大,楚国也不能够与我们开战,以免泗上坐享渔翁之利。”

“三则楚人既要防备我们,又要防备泗上,必要在榆关、上蔡等地驻扎大军,这可以疲敝楚人国力。”

“四则可以使得赵国忧心,认为魏韩结盟,主动与我们接触,我们便可掌握外交之主动。”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国的土地一旦得到,郑国的贵族就可以丢掉,那些土地一部分可以王权直辖,另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公叔痤的封地。

公叔痤知道深浅,知道西河的武卒制度是魏国的根基,所以他纵然想要封地,也不可能从西河那些已经土改之后的地方弄自己的封地,在那种地方弄,便是不知轻重了。

他的权力权势,源于魏国的强盛,这一点他还算清醒。

除此之外,公叔痤还有另外一层用意。

魏国现在的局面,其实很是不利,分为河西河东两地。

公叔痤希望西河地区能够抵抗住逐渐开始变法强盛的秦国,而中原地区就不可能继续维持霸权。

想要利用河东的力量维系魏国的利益,就必须需要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