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有服役经历的国人民众、暗中影响许久的炮兵、季孙峦封地上暗中操练的私兵骑手、大量的宣讲演说、足够的可以组织起义的人才,以及详尽的进攻计划……
这一切都已完备,当几个人来到城头,宣告了新政府成立的消息后,城头的四门大炮的炮手立刻宣布忠于国人的共同决定。
大量的民众自发地来到城头,帮着守卫城门,将那四门当初用来“守卫外敌”的大炮从城头搬运下来。
那些服役过的民众已经集结为方阵,在军中做过笛手鼓手的,甚至领取到了一套用于作战的腰鼓和笛子,可谓准备的极为齐全。
当城门被封闭、大炮被运送到街道上、府库被占领有人前去清点之后,千余人的武装行进到了前往宫室的道路上,一路上几乎没有什么抵抗。
分封建制之下,抵抗的事很少发生在国都,往往都是依靠贵族封地的私兵完成的复国和复辟,国都的政局之前只是有封地的贵族们在规则之内的游戏,但现在这种游戏一旦打破,国都之内的局面也就大为不同。
控制了国都,未必等同于政变成功,在此之前的楚王子之乱、齐公子之争,控制国都的一方最终都被拥有封地的政敌击败。
若是民众自发的愤怒起义,或许不会想这么深远。但这一次终究是墨家在背后支持的,对于后续的情况都有所考虑,至少不会犯下这种需要血粼粼浇灌之后的错误。
第七十四章 弑君
宫室内,从中午开始就已经乱成一团。
费国的君臣已经知道了民众截获了那些使者的消息,并且外部得到的消息是民众们已经集结起来。
各方上卿大臣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若是平时的政变,这些贵族们可能会早有准备,握有私兵甲士以在政变中纵横捭阖获取最大的利益。
宋后悼公的那一次政变就可算作典型,贵族们依靠手中的私兵,制定了“三族共政,互不侵害”的政策。
但这一次,愤怒的民众和准备了数年的墨家没有给这些人丝毫的准备。
国君没死,墨家只是借助边境逃亡之事将火点燃,利用孟胜求施仁政的方式将风吹起。
从求仁政失败再到双方缓冲,不过数日的时间,贵族们根本没有时间将兵力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