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页

皇父钺翎笑道:“那么,先于民众学到并且通透了解,是否也可以算作贤人呢?”

墨子也笑道:“天鬼虽传智于人,然如宝库而有锁,非学不得知智。学到的,和自己思索说知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难道神农氏得天志而稼穑,其后学于神农的农夫就不能够种植吗?”

皇父钺翎明白了墨子的意思,拜谢道:“是这样的道理。您的话,我会记住的。”

至此,双方的利益交换已经算是完成。

没有盟约,没有血誓,有的只是之后的配合与默契,以及一个把司城皇一族逼得不得不遵守此次利益交换的局势。

……

当日,司城皇一族,动用能言善辩之士数人,于商丘市井之间,大肆宣扬自己若为询政院令尹的执政理念和承诺。

有些承诺,是大尹等人都可以给的。

有些理念,则是亲自学于墨家,又重新说给民众听的。

于是,沛邑自治、彭城贰都两件事,成为了司城皇一族与大尹等人所宣讲的最大区别。

民众们本身就欠着沛邑民众的情,对于沛邑自治一事,自然同意,而且在围城战中司城皇一族又在城墙,也算是得到了不少好感。

而彭城贰都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民众们觉得难以决断。

商丘的民众经历了今年这些事,再遇到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时,会理所当然地去询问墨家的宣义部,这些话是不是有道理。

这些话,宣义部看来当然有道理,因为这本身就是墨家炮制出来的想法,只是让司城皇一族说出来,逼的司城皇一族成为令尹之后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以此换取民众的信任。

宣义部和墨辩的区别就在于宣义部主要和民众打交道、讲道理,所以这件事最终民众还是要询问宣义部部首适。

而宣义部的部首适,正是贰都彭城计划的提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