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页

勒胡马[校对版] 赤军 2070 字 2022-10-23

此事真假不明,是由华歆之孙、华恒的叔父华峤,堂而皇之记录在家族谱叙之中的,当作美谈。

由此裴诜就劝说华恒,说你还记得你曾祖父做过的事情吗?“公今从所请,使天子禅,可成奉玺敛容之美事,而不复搜宫取后之恶声也!”

大司马之势已成,此番上洛,一定要攫取最大的利益,只要有点儿脑子,不肯闭目塞听者,就不可能意识不到。你们之所以还想抗拒,不肯顺应时势,只不过是逃避而已,想要尽量拖延大司马迈出那最后一步的时间。然而华公,此时禅让,你可以摇身一变而为新朝的功臣、重臣,且留下在受禅台上还怀念旧朝的忠臣形象;倘若拖延日久,说不定就会命你干搜宫取后之类的事情了,到那时候,你敢不做吗?就不怕举族为诛?而一旦做了,便罹千古骂名!

难道还以为你曾祖当年搜捕伏后的丑事,天下就没有人知道么?!

就是这句话,最终说服了华恒,于是和裴诜密谈良久,准备好了游说司马邺的言辞,这才入宫觐见。为了恐吓司马邺,华恒不但仅仅隐去姓名,就把当年自家曾祖所做之事备悉道出,完了还说:

“就此下伏后于暴室,幽禁而崩,且其所生二皇子,亦皆鸩杀之也。”

你应该会担心自家皇后肚子里那块肉吧?我告诉你啊,若从前例,即便怀孕的后妃,权臣也是想杀就杀的;而即便孩子生下来了,一旦废后,那也未必活得成啊!

这两支利箭正好插在司马邺的痛点上,他当即跌坐于床,浑身觳觫,半晌无言。

然而华恒犹自不肯罢休,继续问道:“至于魏高贵乡公之死,试问陛下知否?”

司马邺哆哆嗦嗦地问道:“难道高贵乡公之死,尚有隐曲不成么?”

高贵乡公曹髦,乃是不满司马氏父子专权,欲谋除之,在事情泄露后,就纠集数百僮仆,出云龙门而往攻相府,旋为贾充唆使太子舍人成济所杀的。这自然是司马家的一大污点,因而对外的口径,必然要想方设法为自家洗地了。于是官方史料上就直接引用所谓的“太后令”(《三国志·魏书》亦然),说曹髦如何无道,想要谋杀永宁太后,太后多次跟司马昭商量废黜此子,所以曹髦才去攻打相府……

总而言之,曹髦本身犯了不孝之大过,死不足惜,而司马氏则是无辜的。太后令中说:“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擂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阵间,为前锋所害……”司马昭自己也说:“臣惧兵刃相接,即敕将士不得有所伤害,违令者以军法从事。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入兵阵,伤公至陨……”

身为天子,亲冒锋矢本就不该,至于乱军之中身死——注意,不是被成济一矛捅死的哦,是被误中后伤重殒命的——纯出天意,不是谁有意加害于他……跟相国司马昭更是没啥关系啊!

司马邺打小自然也是受到的这种教育。其实贾充、成济杀害曹髦之事,可以说天下咸知——这事儿还真瞒不住人啊——偏偏就是司马家的后辈,根本不可能得到正确信息,也没人敢轻易向他们透露。

然而今天华恒偏偏就说了——“高贵乡公少年好学,常与义阳成王(司马望)、博陵元公(王沈)、钜鹿元公(裴秀)等讲宴东堂,并作文论,复与重臣、硕儒于东堂论少康与汉高之高下,定以少康为优,群臣无不拜服。亦常幸太学,崇德树风——此岂暴戾不孝之君哉?

“永宁太后令中云,高贵乡公图为弑逆,乃欲先入西宫杀太后,复出取文皇帝(司马昭),然其遇难之处在相府门前,而太后无恙,何也?此不过事后抹污之辞罢了,实以文皇帝专断朝政,而欲除之,何敢侵犯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