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8页

“使君,张三郎是江阴人,这渤辽水土,能不能适应?”

前头张利带着人马不停蹄就本府朝鲜道南,这种爽快作风,很受薛大鼎欣赏。便是巡抚衙门中的官吏,也是有些惊讶“南人”北来居然会如此快刀斩乱麻。

“他若是无甚把握,岂会这般?你们莫要忘了,来了辽东,他便招了帮手过来。那黑齿秀原本是倭地先锋,上过战场,岂是寻常俗流?”

然后薛大鼎又道,“你们都道这朝鲜道是一鼓作气拿下,却不知道旧年平灭高句丽之前,早有‘突厥马贼’在此间作乱。诸君以为突厥人如何能翻山越岭渡江跨海,千里迢迢到了这里,只为抢点米面粮油?”

众幕僚一听,顿时反应过来,感情朝廷算计这里,那都是十好几年之前的事情了?

唐朝在“谍报”“用间”上十分类似汉朝,硬要说有所不同的话,就是早先不服帖唐朝的土鳖要多一些。而“突厥马贼”的妙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至于“河北义商”华润号,“薛书记”提也没有提。

“如今回想起来,朝廷布局,可谓深远……”

地方官吏对于帝国高层的战略方向,这年头能够有直观概念的不多。但凡能揣摩出朝廷大战略的,无一例外,都是英才。

说到底,当帝国的皇帝把大战略“昭告天下”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就是要动手,而且把握很足了。

比如上一个朝代,有个皇帝就说了“一衣带水”……然后就真是“一衣带水”。

全天下都知道“一衣带水”的时候,基本就是大局已定,没有什么花头,也不会给对手留下太多的准备时间。

“好了,莫要去想张三郎,‘冬比忽城’的库房物料,眼下准备的如何?”

所谓“冬比忽城”,其实是百济旧称。原本倒也不算什么,但最近几年海上贸易越来越发达,这地界位置卡的极好。不但有一片河口平原,而且还临海,最重要的是,离汉州很近。

如果顺风,从文登县出发,精通航海的船长,能够一天之内稳稳当当抵达“冬比忽城”的临时码头。

“物料都是齐备了,如今就准备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