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钱有人的巨头而言,海外拉一票野人武装起来干你唐军一点压力都没有。
什么唐人什么老乡什么家国,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屁。
消化利益才是唯一,才是天条!
好在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能够做起来也不是靠运气,李董是个相当理性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勇气。但明知山有几百只虎,还偏向虎山行,这是佛陀的高尚情操,学不来。
李董定规矩的目的,也是为了稳定输入贵金属或者说掠夺番邦资源。对番邦的盘剥,只要他们没有反抗之力,对李董来说,就没必要展现自己的“仁德”。
没有利润,打起来又费钱,这时候就需要打一顿之后再宣扬“仁德”。类似扶桑诸国一盘散沙,又有大量贵金属等着去捡,还能搜刮大量劳力去修奇观的地方,简直是爽到没朋友。
这时候要啥“仁德”?必须“威加海内”啊。
只是好死不死的,一群贱人提前跑去这些地方以他的名义“威加海内”,吃头汤的不是他李世民,但李世民捏着鼻子认账也不是一回两回。
再者,世界很大,他李皇帝“天命加身”,管你发现什么“金”,都得让他吃一份。东一点西一点,哪怕每个地方占比都不多,可加起来总量就是极为恐怖。
于是哪怕成立“宣政总制院”,适当地把海外利益让渡一点出去,看似吃亏,算总账的话,“天命加身”就是这么无解!
第九十七章 地方变化
郑州中牟县万胜卡口,关市内外的粮队一路排到津渡,不过这时候的粮队,都是在出脱旧年的粮食,新粮怎么算都还有四十来天才能收割上市。
不过和以往不同,中牟县里的市场却是热闹非凡,交易着颗粒没有的夏粮,主要是小麦。
“卫州!卫州夏粮,毛粮一石八十有没有,有没有——”
“八十二!太行社要了!”
“八十二,八十二,八十二,还有没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