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页

室韦使节斜眼看了看拓跋使节,鄙夷道:“你家王上?你家王上与我家可汗比起来,又算得什么?”

拓跋使节闻言眉头一挑,气呼呼竟然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有些事情就是事实,拓跋王与室韦可汗,当真不可比,并非说武道高低不可比,而是地位上不可比。

室韦与拓跋本就接壤,以草原大漠接壤,双方百十年前,也是大战无数。拓跋之所以能立国站稳脚跟,一是拓跋人勇武,宁死不屈,一兵一卒皆是死战。再一个,就是室韦人曾经俯首称臣,至今还给室韦皇族进贡,虽然进贡的东西并不多,但这就是地位的差别。

作为小国,室韦当初也给大华进贡,如今却早已用各种借口停了。但是室韦的进贡,却从未停过一年。

拓跋使节终于答上了一语:“此番两国会盟,你却在此口出狂言,可是想这会盟作罢不成?”

室韦使节依旧斜眼看着拓跋使节,答道:“若不是你家王上雄心勃勃,岂会来找可汗会盟?”

就是这一语,道出了许多细节。细节就是年纪轻轻的新拓跋王,有了那锐意进取之心,想借着室韦聚兵犹豫不决的时候,从中赚取好处。

国家利益就是国家利益,与一切其他事情没有一点关系。拓跋野,想要更多的耕地,更多的臣民,更加高大的城池。想要离开那黄沙漫天之地,想要过一过汉人的生活。

这一点,无关对错。兴许那个王位满足不了拓跋野,他要登基,他要称皇称帝,他想打破这么多年来拓跋的地位,他不想再给任何人卑躬屈膝,不想再给任何人进贡。

历史,兴许就是这么一个轮回。和平太久,总要起战争,和平与战争,从来都是交替的,不可能有一种状态永远持续。

当年的大同之战,让拓跋停了进宫。如今的大同再战,拓跋野看到了拓跋崛起的希望。拓跋野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室韦人聚起了大军,却又灰溜溜的撤回去了。这场大战,无论如何也要打起来。这才最符合拓跋人的利益。

所以拓跋野主动与室韦人会盟,一起进攻大华,并非愚蠢,而是高明非常。

拓跋使节听到这一语,再也不多说,好似理亏认输了一般,却又在心中憋着一口气,憋着那一口要让拓跋崛起的气。只待来日,待得扬眉吐气的那一日。

大战依旧,徐杰身形轻盈,满场躲避,看得满地的石板成为碎屑,徐杰也丝毫不心疼。

嚎叫声早已沙哑,大汉气喘吁吁如牛。

这汉子虽然不能一跃几丈之高,但若是放在寻常战阵之上,这个汉子应该是那最锋利的箭矢,万军丛中无人能挡。

时机已到,徐杰再也不到处躲避,提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