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据为兄所知,晋卿怕是从小也未曾长于海边,为何对海战如此熟络?”苏老头还真不是好糊弄的主儿,道理上他是听明白了,也基本放心了,但逻辑上却说不通。
要说驸马长于陆战还有情可原,毕竟有兵法可以研读,从中悟出一些法门创建新军有迹可循。可海战并没有大家兵法,熟悉者皆为从小在水边、海边长大的水师将领。驸马根本没有这种经历,突然间又会造船又会海战,难道说人真的可以生而知之?
第937章 天意!
“……既然苏兄问起,小弟也不隐瞒了,说起来还要感谢青骢马那一蹄子。自打小弟脑袋被踢过之后,时常会有怪梦相伴,小弟只是按图索骥而已,并无真才实学。”
得,终于有人又问起这个问题了,上一个是神宗皇帝,自己不得不回答,现在是苏老头,也不好搪塞,干脆还是老一套吧。
宋代士人大多抱着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不是说不信神鬼,只是不主张太过传扬,要理性对待各种怪异现象。但并不是真的无神论者,实在解释不通的事情也习惯往神鬼脑袋上扣。
“天意啊,天意,真是天意,天佑我大宋!只是不知天意究竟如何,晋卿可否与为兄透露一二?”和宋神宗一样,苏轼也听得半信半疑。不信吧,事实摆在面前无法用寻常道理解释,信吧,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位缺少点神的模样。
“呵呵呵……小弟也知道的不多,姑且就把梦中所得片段与苏兄说说,权当故事,可信与否还需由后人评判。大家一起过来吧,都听听。”
讲故事,洪涛非常乐意,反正也是讲,听众越多效果越好。此时海上风平浪静、阳光明媚,在后甲板上来个茶话会,也算打发时间的好办法。
“这东西叫做火车,但沈大人觉得应该叫做蛇车。不管叫什么,功能都是一样的。它由一种叫蒸汽机的机器驱动,可载货几十万斤、载人几千,沿着铁轨日行千里,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只需沿途加水加泥炭。”光说还不全面,洪涛去舰长室里把小黑板拿了出来,一边画一边讲解,生怕有人听不明白。
“这……这怕是太过匪夷所思了吧!”其实画了照样很难听懂,提问的是苏轼,没吱声的王小丫、王冠、莲儿也是满脸迷茫,怎么也想象不出来重载几十万斤,还能日行千里是个啥概念,连可以借鉴的东西都找不到。
“目前沈大人正在楚州铺设到扬子镇的铁轨,不出大意外明年初第一辆蛇车即可上路。只要试验成功,不出五年大宋就会出现第一条真正的铁路。在小丫她们的有生之年,定能从幽州坐上火车,几日内即可舒舒服服的抵达泉州,沿途既不颠簸又不用忍受风吹日晒,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皆可一路畅通。”
想不出来就对了,即便如沈括那样的蒸汽机发明者,初次听到火车时也是不敢相信。但事实胜于任何雄辩,不到一年他就在黄怀安的帮助下,于楚州城外废弃的化学工厂里造了一条缩小版的铁路和一台耕牛差不多体量的火车头。
经过十多次试验改进之后,不光信了,还死皮赖脸的缠着洪涛要了一笔启动资金,非要成为大宋第一个机车设计师。铁路工程师的职称让给了黄怀安,在这方面他真不比上当年在金明池修建了干船坞的黄中贵。
现在他们俩就窝在楚州通力合作呢,一个造车头、一个建铁轨,忙的不亦乐乎。再和沈括说什么飞机不飞机的已经没用了,他真不是好高骛远光耍嘴皮子的洪涛,坚信千招会不如一门灵的道理。
“既然是存中的手笔,想来不会有差,就怕老朽赶不上喽……”人的影树的名,洪涛磨烂了嘴皮子也只让苏轼半信半疑,可一提沈括的名字老头立马就信了九分,不再存疑,反倒自怜自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