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礼部郎中就成了蔡京的新职务,除了筹备一些迎来送往、祭祀活动之外,礼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外交,和周边各国打嘴炮,能用嘴皮子捞到的好处一点别浪费。不管是海东国还是高丽国,都和礼部工作息息相关。
“是杀是留让海东王看着办吧……蔡京,你可有见解?”赵佣对蔡京有些成见,觉得让一个卖国求荣的大奸臣重回朝堂很不合适。但组建内阁是王二的职权,他这个皇帝只能挑毛病,无法干涉。
“回禀陛下,臣以为不能杀也不能留,最好能把他们放掉。但不要留在海东国内,得逼着他们投奔金国……”蔡京肯定知道皇帝不待见自己,可他不敢不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
女总理说了,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干好了以前的事儿既往不咎,连提都不会有人再提起,自己依旧是大宋数得上号的高官,蔡家也依旧是大宋显赫门第。干不好,下一任就去海东国当常驻观察员,带着家眷到穷乡僻壤吃青稞去吧,一辈子也别想再回来了。
女总理还说了,外交官就是商铺里站柜台的角色,要想尽办法给东家牟取利益。哪些客户需要维护、哪些客户可以忽略、哪些客户可以忽悠、哪些客户需要叫伙计揍一顿,都是外交官应该把握的。让自己来做这个差事,就是看中了自己身上的坑人潜质,必须充分发挥长处,千万别洗心革面。
蔡京听懂了,也没觉得这是对自己的贬损。迎来送往、虚以为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自己来说确实不用学。既然女总理这么知人善任,那就必须干出点名堂来,不是为了面子,是为了小命。
现在除了抱住女总理的细腿,真没谁还能依仗了。只要看看皇帝的眼神,再瞧瞧同僚们的态度,蔡京就知道他们有多看不起自己。也明白一旦失去了依仗,自己会是个什么结局。
“去金国……何意?”赵佣闻言有些失神,仿佛找到了某种灵感,但转瞬即逝没抓住。
“给金国一个机会,只要高丽王族在他们手上,就是一颗随时能把海东国搅乱的棋子。谁拿到这颗棋子都会忍不住使用的,届时大宋只需与海东国故意生出裂隙,给金国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插手。于是金国违反约定在先,大宋出兵讨伐顺理成章,乃正义之师。”
海东国是谁,蔡京心里和明镜一样。当初摄政王北上兰州救援赵佣的时候,就是这群人突然出现成了新军主力,战后又悄然离去不知所踪。谁能这么快就灭了高丽,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是新军,只不过不是大宋的新军而已。
既然海东国是大宋属国,还是可以拥有新军的属国,蔡京的脑子马上就能想到那位摄政王又要对谁下手了。前后左右上上下下找了一个遍,好像只有金国符合条件。
这也能解释摄政王为何要在腊月前往幽州视察新军,还搞军事演习。什么军事演习,分明就是在和海东国一唱一和,威慑金国不能出手相助。
等把高丽拿下来,金国就成了孤家寡人,西边有和大宋交好的回鹘、吐蕃挡着,东边是绵延千里的群山,南边是大宋和海东国虎视眈眈,打起来之后躲都没地方躲,只能往北跑。
可北面据说到了冬天能把马冻死,人去了会是啥结果可想而知。自己作为礼部郎中,不能上阵杀敌,却可以尽绵薄之力给大宋找到合理的开战借口。
“这会不会对海东国平定内部有影响?”赵佣对蔡京有点刮目相看了,王二一直说他是个能臣,只是用错了地方才变成奸佞,保不齐还真是这样。
“影响肯定会有,但不一定是坏事儿。如果海东王主动释放高丽王族,并发出通告,允许高丽境内百姓追随其远遁辽东流亡,说不定可以把高丽境内心怀不轨之辈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