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页

要是当地官员勾结当地豪绅和少民一起作乱,朝廷必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鞭长莫及。南征一次所耗费的钱粮一点不比北伐少,轻则国库空虚,闹大了就得动摇根基。

“若是以后的特区也有朝臣如此要求,朕该不该应允?”

赵佣担心的还不止安全问题,特区计划他是了解的,只要川陕四路和福州路一做出成绩,下一步就还得有其它州县联名上书加入。

不管当地官员想不想,这个名是签定了。到时候如果再有朝臣提出回家乡任职,准奏呢还是驳回?驳回的理由又是什么?

“那就要看章家兄弟的本事了,如果他们真有牧民之才,有先例在前何乐而不为。陛下凭空多了一批有用之臣,也不是坏事。”洪涛觉得这不是问题,特区的推广不会太快,完全有时间观察效果。

第842章 帽子多了不嫌沉

“朕还是有些担心他们,这些家伙好事做不来,做坏事可是一顶一的能臣。到时候为了向上表功,在地方上增加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坏的可是我们君臣的名声!”

赵佣没有洪涛那么乐观,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连串可能发生的坏事,可最终的屎盆子全得扣在他这个皇帝头上。

“嘿嘿嘿,臣恭喜陛下,您越来越像位明君了。”这件事儿并没经过事先商讨,王二也没有这方面的预案,但赵佣自己想到了,还想得这么长远、细致,洪涛由衷的替他高兴。

懂得责任二字有多重、懂得为自己的名声考虑,就比很多只盯着权利、无时无刻不玩弄权术的皇帝强。

“这些事瞒不住陛下,臣也不会让陛下被架空,坐在朝堂之上听他们粉饰太平……说句僭越的话,臣这些年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坏事儿,其中也包括监察百官。但凡州府一级的官员,每三个月都会有详细考评。这本不是该由臣染手的权利,可新政初始,光有治国才干、手握重兵还不足矣对抗朝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陛下请放心,这些权利会逐渐交还朝堂,但前提是新政大定。”

赵佣自己愿意进步,洪涛也不能溜肩膀,该撑腰的时候就得撑腰。可是有些事儿能做不好说,有些事好说不能做。你说你一个当臣子的把皇城司的活儿都干了,让皇帝心里怎么想?还有没有安全感可言?

话已至此,洪涛还得和赵佣多交点底,尽量避免他多想。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洪涛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步,自己和赵佣的蜜月期应该也就到此而至了。

不管他如何崇拜自己,自己如何帮衬于他,由于两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政治对手。

这还是最好的结果,保不齐还有可能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完全看新政推行的速度和赵佣本人对权利诱惑的抵抗力,目前全都是未知数。

“朕知道是谁在操办此事,必定是十姐……当初宸娘就曾说过儿童团里有两个人将来必堪大用,二姐和十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