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洪涛的目的,王大、王二、王十都有各自的小团伙。也不能算团伙,就是平时想法思路相近的几个人。随着表决机制的逐步完善,她们之间抱团取暖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有人的地方就有团体,有团体的地方就有小团体,有小团体的地方就会有分歧。这个道理不管上升到国家层面还是下降到社团档次,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丝毫改变。
“王诜拜见苏大官人,内人和小女救命之恩不敢忘,请上座。”
打法走了王二,洪涛赶紧把那盆已经凉透的饭菜塞进肚子,抹了抹嘴,背着手迈着螃蟹步来到了前堂。一见面就给苏轼施了个大礼,感谢他的搭救之恩。
从驸马府里偷偷带走长公主和王小丫不是没风险,即便当时没被发现事后也有可能被追责。就算碍于名望不会降罪,也会被皇帝视为敌人。幸好皇帝挂了,没来得及报复,但这份人情是欠下了。
第828章 遥控摄政(二)
“休要虚情假意,我且问你,官家之事可是有意为之!”丈夫一来,长公主马上告退。她刚走,苏轼就变了脸,凑过来恶狠狠的追问,问题还特别尖锐。
“本王对外族手段狠毒不假,但从来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谋害官家对本王和齐王一点好处也没有,还容易引发朝堂动荡,何苦来的呢?”
这不是苏轼一个人的问题,大部分朝臣怕是都或多或少的想过,只是碍于形势不便直说。在外人看来,自己也确实有很大嫌疑。
原本皇帝好好的,就算晕厥过几次,也不至于暴毙而亡,怎么自己和齐王一进京就突然驾崩了呢。
而且皇后和章惇之后的表现也太大公无私了,同时宣布放弃皇子的继任权利,改为由朝臣共议新君,还主动推荐齐王。
还玩意还用议吗?掰着脚指头数,最有资格继任的就是皇子和齐王。现在皇子退出了,就剩下齐王一个人选,谁要是再不识时务,非要逆潮流而动,也就只能和程颐一样主动辞官回家。
多余的话敢说半个字,立马就是杀身之祸。祖训是说不让擅杀士大夫,但前提是别招上谋逆的罪过。你都指责皇后、新君的合法性了,不是谋逆是啥。
可不管别人怎么想,洪涛都不能有丝毫犹豫,必须干净彻底的否认这个指控。答应做摄政王但不入京,也有这种考量。
大模大样的回京执掌大权,看似更容易推行新政,可实际上也加深了人们心中的想法。现在远离权力中心,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有心人:咱不眷恋权利,更看不上那个皇位,别瞎猜了。
“不是就好、不是就好,老夫也不愿意相信晋卿是此等人。不知皇后的懿旨可曾看过,若是没有不妥,还请晋卿速速启程回京。齐王初登大宝,朝中很多事情还要等着晋卿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