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页

“可以有一份,等你五年之后回济州岛时一起带走……”洪涛头都没抬。

“……魔鬼!”西迪立马不说怪话了,每次自己想挑衅,不是遭到肉体镇压就是这种精神打击,还是一击必杀,没意思透了。

“出去的时候记着把狐狸尾巴收好,顺便把许先生请来!”抬着眼皮瞄了一眼西迪的背影,洪涛赶紧把眼神收了回来。

这个女人穿旗袍走动的姿势太诱人,每次看到都恨不得马上扑上去狠狠蹂躏。莲儿的评价确实有道理,吃男人不吐骨头的狐狸精!

第715章 驸马系列连环画

许东来出现的很快,他就住在书房旁边的院子里,平时根本不出门。西迪搬进书房住了三个多月之后,才知道这位湟州的学监大人就住在旁边。

他在忙什么呢?农经已经编纂好了,洪涛特意找来马百顷看过,以那孩子上过几年县学的水平,读起来语句上没问题。

不过许东来并不满意,他觉得有些事儿光用语言说无法表达清楚,受到福州日报的启发,决定再配上图画。这样即便比马百顷文化水平还低的人,依旧能猜对八九不离十。

洪涛对许东来的建议深以为然,然后又发挥了一下,建议许东来干脆把农经弄成连环画,书页的上半部分是图画,下半部分和背面是文字注解。

这样一来的话,除了出版之外,还可以发给福州日报每期登出两页,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又能让更多买不起书的穷人接触到新技术,一举两得。

许东来并没嫌把自己的工作成果放到日报上免费给不识字的穷人看丢人,正相反,他对这个建议欣然采纳,加班加点的画上了连环画。

经过两年多的经营,福州日报已经褪去了最初的商报外衣,成了一份综合性旬报。虽然发行次数减少,但版面城北增加到了八个。

商业信息、评话连载、诗词歌赋、国家大事、时事评论、农经、广告、寻人寻物,内容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成熟的不仅仅是报纸编辑模式,还有读者的阅读习惯。日报刚刚发行时全年订阅的客户并不多,以官吏和商户为主,阅读目的性很强。

现在福州日报社在福州本地有了三千多个长期客户,算上剑州、莆田、泉州各地的常年订阅者,数量还会增倍。这也是把原本五天一版改成十天一版的主要原因,信息量太多来不及编辑。

王二半年前就提出要在杭州开分社,这样可以减少福州总社的刊印数量,更容易扩大发行范围,但被洪涛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