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页

不管他们听不听自己的劝告,洪涛都不想再和改革派成为敌人了。假如在朝堂上一个朋友都没有,皇帝再不是特别靠谱,自己干啥都会阻力重重、束手束脚。

算是自己利用他们,或者说自己在忽悠他们,反正只要大方向差不多就可以暂时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才是春嘛,也没准人家的办法更好呢,走着瞧!

“晋卿此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不如作画一副留于小丫揣摩。”

双方谁也说不服谁,苏轼不是第一次见识过疯驸马的嘴皮子,知道再说下去恐怕又会不欢而散,干脆不谈政事。

凉王出京赴任、长公主跟随,驸马府除了留下王嬷嬷和几个下人之外可算是举家搬迁。但王诜说了,王小丫不走,依旧留在苏轼府上求学。

这么做的动机苏轼能猜到,王诜是怕伴君如伴虎,万一哪天又犯了忌,有自己这位老师护着,总不至于全家都倒霉。这种做法也不是王诜发明的,大家族皆如此行事。

但一想到父女生离、朋友远隔,苏轼就忍不住有点动情。这就是文人出身的特点,同时也是弱点。他们太爱动感情,迷人且烦人。

第650章 丑奴儿

喝酒讲究分寸、说话讲究火候。此时情绪正浓、话也赶上了,洪涛再坚决推辞不动笔就有点瞧不起人的意思。

但洪涛是真没法动笔,总不能画张驸马府结构图吧。可不画就会得罪三位朝廷重臣,政见不同还能找机会弥合,因为看不起人闹矛盾这辈子恐怕都是敌人了。

“……苏兄向来以诗词冠绝天下,给小丫留画不足矣说明她有个了不起的爹,某不才也献上一首,与苏兄比较比较!”怎么办呢?洪涛决定再对不起老辛一次,反正自己对不起的人已经太多了,多一个也不嫌多。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诸位就此别过,它日万万勿要相送,让本官能快快乐乐的离开!”

做完了诗,洪涛都不等着听掌声和赞美了,抬屁股就走。再待下去必须露馅,班门弄斧可以,舞两下赶紧撤,干嘛非等着鲁班出来打脸呢。

“……此阙丑奴儿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晋卿是何时精于此道的?”多亏洪涛溜得快,否则三句话就得露馅。

二手文学家的水平还在四句就是诗的地方徘徊呢,哪儿知道啥丑奴儿,美娇娘还差不多。幸而不缺自知之明,不仅保住了脸面,还赢得了苏大文豪的赞许。

“有感而发也!想他苦心经营近十载,散尽家财却壮志未酬,落得个大宋凉王去修河堤的结局。即便不善作词,把肚子里的苦水吐出来也是词了。悲也、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