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页

于是呢,每次改朝换代都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谁不同意我的主张就弄死谁。长久下去有意见也不敢提、有想法也不敢商量,平时都忍着,逼急了造反夺权也成了习惯。

在这种政治环境里哪儿还有人去琢磨国家如何进步,整天想的都是怎么把权力抓稳。因为失去权力就意味着失去生命,不光自己的生命,还有家族、亲属、朋友的。

这种事儿历史已经演绎过无数次了,中华几千年文明不假,可经过一次次推到重来之后真剩不下啥了。

有人说这是满清的锅、明朝的祸、宋朝的根儿……其实哪朝哪代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像人得病一样,是整个系统的错误,不是某个器官的问题。

现在洪涛就想彻底纠一纠错,这件事要比篡位夺权难多了,也比当全世界最大的军事强国费劲。但谁让他是穿越过好几次的熟练工呢,还和穿越新人玩同样难度的副本,要脸不?

难是有点难,但也不是毫无希望,这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北宋总体上讲比较适合做这种社会改革,因为它相对历朝历代都温和、内敛,也没混到南宋偏安一偶、得过且过的地步。

这时的统治者不管是皇帝还是士大夫阶层,都还有比较高的追求和理想,底线相对也高一些。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讲理还是讲得通的,真好的东西也是有希望被接受的。

假如把洪涛扔到明朝、清朝去,别说是个穿越熟练工,就算都进化成穿越工程师了,从商代开始一个朝代都没放过,全都穿越了一遍,他也不敢玩全民启蒙、全民教育。不用皇帝下令,一个州官就能让他倾家荡产、小命不保。

为啥很简单,明朝和清朝已经快把商鞅的驭民五术执行到了极点,根本没有空子可钻。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不就加入统治阶级一起驭民,要不就把统治阶级推翻自己取而代之。

更可悲的是百姓也认同了被驭民,他们被驯化了几百年,完全习惯甚至认同了,不马上饿死根本提不起改变的兴趣。

就算好不容易提起来了,你猜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啥?是想成为原本压在自己头上的统治阶级,继续驭民!

洪涛向来不是英雄,也不想当英雄,这么高风险的活儿除非不做就马上死,否则是绝对不会选的。因为他心里清楚,即便造反成功了,用不了几十年依旧还是老样子。

打死半个国家的人,结果就换来几十年休养生息,等把伤口养好之后还得接着杀,那当初何必打啊?这不是卖屁屁逛瑶子,折腾怂玩嘛。

当然了,改革就一定能成功吗?太不一定了,他就是想试试。这不兜里刚有几个臭钱,衣食无忧,马上就有点膨胀嘛,不把钱败光不死心。

一说起钱的事儿,洪涛在王十的密信里没发现提及飞鹰社和宝绘堂。王十没有那么马虎,既然她没提就说明朝廷也没提,也就是说这两个买卖依旧还是驸马府的。

为啥朝廷会对自己网开一面呢?洪涛分析了分析,还真不是他们心软,恐怕是有人护着不让动。谁呢?肯定不是新皇帝,他对商贾之事向来不感兴趣,即便当了皇帝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突然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