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党、朔党和皇太后倾向于前者,只要吴王赵颢上位,新旧两党也不用再争了,直接就得把新政停了,会不会废很难讲。
新党里面则分成了两派,一派以章惇为首坚决支持延安郡王赵佣,还要把改革继续进行下去。另一派以王安石为首,既不支持吴王也不支持延安郡王,两头为难犹豫不决。
本来按照这个局面发展下去旧党明显占优,只需要再和王安石谈妥新皇帝继位之后新政不会被废,至少一半新党就会转而支持吴王。
就在这个时候苏大官人突然蹦了出来,振臂一呼,得,旧党也分裂了,蜀党改为支持延安郡王。这个举动不光打了旧党一个措手不及,就连王安石的新党也蒙了。
立刻有一部分正在左右为难的新党官员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重新集结到了章惇身边,打算联合蜀党和旧党对抗。
但这么一来苏轼就成了洛党、朔党眼中的大敌,连带新党里的王安石一派对他也是深之入骨,甚至比旧党还恨。
现在苏轼当出考官出考题,有心之人就在考题里找毛病,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这事儿本来和驸马王诜没啥关系,他连考题是啥意思都看不懂,人又远在大名府路,也没打算去考馆职官。
但是吧,人一吵架就喜欢借题发挥、指桑骂槐。之所以会吵起来根源就在王诜身上,如果没有他这几年在西北折腾完了又折腾河北,朝堂里会出现这么多破事儿吗?于是话锋一转,又争论起来该不该如此惯着开国侯肆意妄为。
第593章 躺枪
最终的结果是神宗皇帝又被气得晕了过去,退朝之后在崇政殿里准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的联名举荐,任命种鄂为真定府路经略安抚使、李宪为定州路经略安抚使。
一位洛党大将、一位皇帝内官,两个人一起来到了河北路,意思很明显,就是要遏制大名府路安抚使王诜。你不是训练新军想满足皇帝的私欲去北伐吗,我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别想调动边路的禁军。
这是个一石二鸟的阳谋,既能遏制王诜随便乱动又能见机行事。万一又像凉州时侥幸得手,种鄂和李宪也不会让新军独美,最终的功劳决不能都算到王诜和六皇子头上。
这两位帅司刚到任,第一件事儿就是行文告之,从真定府到遂城的驿道马上停工。理由是破坏了边防设施,不利于防御辽军南下。
“停就停了吧,正好把工程兵都调回来,多出来的人手和物资交给沈仓司修河堤。”
等种鄂和李宪的公文从大名府城转到大陆泽,洪涛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原本这条路就是备用,东边到霸州的驿道早就修好了,把两路并进改成重点突破也不影响全盘计划。
至于说去和种鄂、李宪讲事实摆道理,或者用其它方式促成修路之事,洪涛连想都没想,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