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页

港口里停泊着不少小船,勉强叫做船吧,反正王浩十四岁便下南洋,走过不少国家,从来没见过这么简单的船。可人家能在水上飘着,还有面类似帆的东西戳着,不叫船叫啥呢。

至于说房子就更简单了,有点像大宋的粮仓,小好几号,圆墙圆顶,不知道是啥材料,太远看不清。数量百十座不止,看样子人口也不少。

“要不我先带一艘船过去交涉,就是不知道他们说何种话,能不能听懂高丽语。”

停在五海里之外轮流用望远镜看了半天,王浩决定不等了,与当地人交涉是他的份内事儿,作为一个海商,和陌生人交往也是本职工作。

“叔父莫急,我们先围着岛转一圈再上岸不迟。”这次是蒋二郎发话了,他举着望远镜关注的不是港口,而是港口两边的地形。

“也好、也好……那他们是?”王浩觉得这么做也对,反正也不急于一天两天。

刚放下望远镜,突然发现船舷上有几个黑衣军正往下爬,伸头一看,一艘小艇已经放到了水里,大概七八个黑衣军已经坐了上去。

“他们先去探探对方虚实,我们明日傍晚再回到此地,不用上岸也知道有多少民、多少兵、多少马,大人常说不管做什么都要知己知彼才好。”蒋二郎冲下面的小艇挥了挥手,轻描淡写的给出了答案。

“……我要信你才怪!”王浩表面上点头称是,可心里又开始打鼓了。

船上的黑夜军全换上了花里胡哨的军服,好像叫迷彩服,这是新军的标准作战服装,还带着弓弩和不少弩箭。如果只是上岸打探情况何必全副武装,这又不是去敌国,人家总不会见面就掏刀子吧。

要不说见多识广的人就是聪明呢,这次王浩猜对了,船队围着岛转了一大圈,再没发现其它像样的港口,第二天中午就返回岛北面唯一的港口外。

但没马上靠近,而是远远的停泊,等太阳快下山时才起锚回到头一天的位置。所有船只都不许点灯,只有湟州号的主桅上有一盏汽灯,还用铜罩子罩了起来,时不时的被瞭望手打开再关上。

“将军,港口差不多有二千多人的样子,附近十里之内还有不少村落,晚上能见到火光,没来得及过去仔细查看。属下无能,没发现有军队,倒是找到了几座比较大的房子,门口站着一些拿木棍的人,像是枪但又太细了。那几个大房子应该就是这里的官府吧,里面人挺多的,彻夜亮着火光。”

大约半个时辰,黑乎乎的海面上也亮起了一点光亮,有艘小船正在慢慢靠近,派出去的黑衣军全数归来。

上船之后立刻有人拿着小本子和蒋二郎汇报侦查情况,可惜没啥猛料,耽罗人和宋人、辽人、党项人、吐蕃人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很难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