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个副作用有没有可能避免或者减弱呢?目前来说不管是洪涛还是北宋朝廷都做不到,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以确保这些人能有权保卫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个权利要从北宋朝廷手中分。
对,是分而不是抢。上上辈子洪涛抢过一次了,效果嘛,不太尽如人意。抢惯了东西,下次再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不是谈判、妥协,而是动武。哪怕对面站的是自己父亲,也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这辈子洪涛打算改变一下,不要武斗来文斗,难度肯定是有点大,但值得试试。其实难度太低的事儿他还不乐意做呢,都七星同宫了好歹也算半仙之体,再和别人一样靠拳头解决问题多没档次啊。
高原的夏天很舒适,但一入秋就有点难受了。早晨起来温度不到十度,让人很不愿意离开温热的被窝。
到了正午却又烈日当空,温度逼近二十度,厚衣服穿不住还得脱。等太阳西斜,脱了几件又得穿上几件,甚至再多加。
为何蕃人牧民常年都披着一件厚厚的皮袄?有时候穿有时候脱一半。不是他们不知道冷热,反而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气候。
冷的时候全穿好,热了就脱下一边的袖子,或者干脆把上身全围在腰间,随时冷随时能穿,免去了来回来去换衣服的麻烦,因为马背上没那么多地方。
第377章 又献一份大礼
都说入乡随俗,面对这种气候洪涛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他倒是设计出来一种随时能把身体两边分开的羊绒服,从腋下到下摆都由一条拉锁连接,外面还配上了几个扣子用来加固。
效果嘛,确实不错,热的时候把扣子和拉锁都解开,衣服就成了前后两片,冷了再拉上,前后用不了一分钟,又变成了保温性能很好的衣服。
可是吧,完全靠手工打造出来的拉锁造价太高,一名技术纯熟的工匠一天也打造不出一米长的锁齿,总不能让工匠们全造拉锁玩。
最终这个发明就搁浅了,拉锁也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指挥使级别以上的军官才能用。
不过这项发明也没浪费,它被皮匠们用在了皮囊的制作上。以前的皮囊要不靠带子绑,要不靠扣子扣,都没有配上一条黄灿灿的铜质拉锁好看。
至少在古人眼里,拉锁这玩意还是很神奇的,刺啦一声就全关闭了,刺啦一声又打开了,既方便又美观。
成本高没事儿,金明池乌金行除了给禁军打造一部分钢弩和攻城弩之外,就是熔炼生铁,工作并不太忙,干脆就利用剩余时间弄起了拉锁,然后制成皮包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