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虽然东面和东南边至今未发现敌军踪影,但可以想象出来,通往乌鞘岭的驿道肯定不通了。黄蜂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他觉得可以突破夏人的封锁到乌鞘岭求援。

“西夏军队就善于围点打援,乌鞘岭关隘有苗魁守卫本官放心,一旦他下了悬崖估计就离死不远了。那里一旦被夏人占据咱们就真成了孤军,你这是个馊主意!”也就是黄蜂这么说,换个人洪涛就得把筷子扔过去。和敌人一伙的吧,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嘛。

“别担心,夏人也是肉长的,他们这两天半的伤亡已经接近了四成,本官看过大宋几十年来的战报,好像还没一支西夏军队包括辽军能在损失过半的情况下保持战斗力。咱们有点困难,他们更难。本官用梁家孩子的命激怒他们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杀伤,免得他们用凉州城钓鱼。现在他们想撤也撤不了,既然杀了梁家孙子,那就必须拿下凉州城,否则回去也是死!”

洪涛不能亲手杀敌,但这几天也没闲着,数人头还是会的,察言观色更拿手。以他的判断,这两支西夏军队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像今天这样的强攻最多再坚持一两次,且强度不可同日而语。

士气,或者叫心气这玩意一旦低落就很难再快速提起来,所以后面的弹药消耗量也会跟着下降。当然了,假如西夏朝廷又派来了大量援军,而北宋朝廷的援军依旧不到,剩下的弹药还真是抗不了几天。

这倒不是当初托大带少了,而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指望让青塘兵打头阵的,谁想到一言不合就下了杀手。可是为了将来不得不这么做,留着董毡不光没好处,搞不好还会成为敌人。

“弹药的事情不要对任何人讲起,谁说了谁就是通敌,立斩不饶!”大部分中层指挥官都是青年团出身,她们还真不怎么担忧,只要洪涛说没事儿就觉得没事儿。

但王大并不太信任那些由特种兵和蕃兵出身的军官,觉得有必要补充一句。敌人的士气低落是好事儿,自己的士气低了就可不怎么美了。

“嗯,确实需要留意,回去之后别苦着一张脸,多说说白天杀敌的场景。也不要有过多想法,本官认为朝廷的大军已经在路上了,不出几日就会抵达。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这点西夏军还不够填牙缝的。”

王大的补充也提醒了洪涛,自己这种性格确实不太适合当主帅,主要是没有指导员的潜质。

此时最需要的是画大饼而不是实情,哪怕只剩一箱车弹药,也得豪情万丈的说援兵就在三十里外,同志们,再坚持半天,胜利终将属于人民!

第四天的攻城战又换了模式,看样子夏人是真打不动了。他们的兵全是各族青壮,如此大的伤亡就算打赢了也是输。族群里少了这么多劳动力,好几年都缓不过来。

但他们也没放弃,而是换成了奴隶兵打头阵,试图用乡情、亲情扰乱守军的心智,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

“这些就是擒生军吧?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此种战术,居然还就管用,真邪门了。王大,你去北门帮本官盯着,谁敢临阵退缩当场斩杀。本官就在此看看,我的军队里有没有圣人。听我命令,瞄准了射,对面如果是谁的兄弟姐妹不忍出手请站出来,本官允许给他一个痛快。若是现在不吱声,一会儿被本官发现手下留情,没的说,直接扔下城去,看看你的兄弟姐妹们会不会绕你一命。把我的话传下去!”

这种战术还真不是西夏人的首创,几乎历朝历代都用过,也都有奏效的先例。洪涛很是想不明白,脑子如此幼稚的人也能当战场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