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判断夏人不会撤兵,主要还是参考了梁道初的身份。他可是梁太后的侄子、夏国宰相的儿子。
假如王安石的儿子在阵前生死不明,沈括有胆量试探一下就撤兵吗?要是事后证明王安石的儿子就在城中,那沈括的仕途基本就算完蛋了,王安石能恨他一辈子,得往死里整。
宋人是人,夏人也是人,国情不同,可是人性都差不多。这位夏人将领不管是谁,要不就拖时间不带兵来,只要来了就得竭尽全力相救,不见到梁道初的人或者尸首不罢休。这样不管胜负,回去向梁家都能有个交代。
“末将不知……是不是让二郎他们……”蒋大郎已经不敢再凭借已有的经验做出判断了,当战争一方发生重大变化时另一方也会跟着变,会变成什么样不是经验能判断。接下来就得见招拆招,或者直接出大招。
“再看看吧,这是一个锻炼队伍的好机会。你看他们,是不是比刚才自如了一些?我们不能总依赖特种部队,以后到了山那边两军对垒是免不了的,搞不好还要攻城。你是他们的指挥,不如多传授他们一些战场上的知识,权当一次训练。”
现在就发动雪崩击溃敌人吗?洪涛觉得还不到时候,最好的是歼灭战,实在不成才会选择击溃。目前好像还没到危急时刻,己方除了一些人吐得苦胆水都出来了,连个受伤的都没有,慌什么。
让这些厢役见一见什么叫真正的残酷,经历一下生死转瞬,会比训练十年还管用。至于说为何要训练厢役而不是禁军,洪涛有自己的考量。
厢役相对禁军而言确实战斗力要弱不少,可是也有优势。他们更听话、更容易控制。以目前的状况看,自己想要完全控制一支禁军几乎不可能。
第297章 夜战
刚杀了一些禁军军官皇帝就派监军来了,就算没有监军,苗魁的亲从官也不会完全听命于自己。
但厢役就不一样了,在大宋朝臣眼中他们就是一群苦役,就算能打胜仗那也是会打仗的苦役,远远比不上禁军,至少听起来是这样的。
让一位会打仗、能打仗的驸马带着一群可以打仗的苦役为朝廷效命,怎么琢磨也比让一位会打仗的驸马带着训练有素的禁军要安全的多。不能说他们会完全大撒把,肯定也不会太过关注。
可是厢役能训练成禁军或者接近禁军的战斗力吗?洪涛觉得肯定不能。
他们从选材那一刻起就远远低于禁军的标准,不能说全部是老弱病残,也比一群农夫强不了太多。基础差是天生的绝症,后天如何努力也难以反超。
但洪涛并不需要太身强力壮的军队,冷兵器对拼不是自己的优势,就算可以控制禁军,和那些精通冷兵器战术的将领比起来自己也是个棒槌。
用火器作战就不同了,听命令、守纪律比身体重要。在这方面厢役比禁军有优势,因为他们没那么傲气,每天能吃饱饭少干些苦活就会觉得很高兴,隔三岔五再有点酒肉那简直就是天堂。要是能把军俸按期发下来并提高一些,他们就能认你当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