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那这一招管用吗?管大用了!可能对于其它官员来讲这个工作难度不小,因为他们身上都有官威,多多少少也得带上点,再怎么伪装也不能完全消除掉。

别看普通百姓见识少,但他们有朴素的生活智慧,只要觉得一个人不太靠谱就什么都会不说,即便说了也是瞎扯淡,半点干货都没有。

洪涛在这方面太占优势了,他有个屁的官威,都不用装,只需把本性露出来就是个比普通百姓还不如的二赖子。看到人家装奶茶的铜壶都恨不得偷偷抱走,满眼全是贪婪。

这真不是他见识少,而是见识太多了。有了后世铺天盖地的古玩知识熏陶,看到一个马桶都当古董,成习惯了。

对于一个标准的汉人奸商,牧民们非但不会警惕还特别放心。他们唯一熟悉的就是这种满脑子都是坏水的宋人,也早就习惯了,甚至本能的不把他们完全当宋人看待。这些人除了认钱之外,啥族都不是。

第244章 马政

然后嘛,几杯二锅头下肚,大家就可以打开话匣子随便聊了。男人们抱怨着各种不公、女人埋怨着生活的艰辛。

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洪涛就会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比如说税收政策的不合理,再比如说募兵制度中的腐败。

最让他烦心的则是马政的败坏,因为这件事儿不归他管辖,朝廷有专门的牧监,属于央企,直接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无法插手。

北宋缺马,这事儿好像是公认,但这是个伪命题。从北宋到南宋真不是特别缺马匹,缺的是可以用作骑兵的战马。

战马有点像猎犬,不是说某个品种的狗天生适合当猎犬,长大之后就一定能成为猎犬。除了品种之外,还有很多因素需要满足。比如说体格、性格、训练度等等。

训练度可以通过后天加强,但体格和性格是天生的。有的马很笨、有点马太聪明、有的马脾气暴躁、有的马过于温和、有的马比较矮小、有的马过于高大,带有这些特征的马都不能成为合格的战马。

就地区而言,东亚这一片只有西北和北部地区产的马匹才有可能满足战马的条件,云贵、四川、包括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的马匹由于身体普遍矮小、奔跑能力不足,无法长时间在平原上作战。它们更像驴子,用于山区很合适。

宋朝从成立那天起就失去了一个战马主产地,北面有辽国挡着,不管用什么办法人家也不会大量出口战马给宋朝的。

西北刚开始倒是在手里,可是有和没有差不多,因为党项人从唐朝那会儿就实质上割据了这片地区,名义上归顺,实际上并不太听命令。等夏国成立之后,干脆就也别指望了。

没有足够数量骑兵打仗吃亏的道理宋人也懂,他们不是没想办法。相反,还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国有到私有,全方位的鼓励养马,尤其是养战马。效果嘛,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得从两个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