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想加快制作速度,千万别占用好多锻锤,那太浪费了。只需要把大钢锭上多弄几个半圆凹槽,然后在锻锤上多固定几个带同样凹槽的小钢锭就成了。每咣当一下,就会冲出来n个钢珠半成品。
记住啊,是半成品,这玩意还不太圆,并带着毛刺。下面一步就该石磨上了,不过要把磨盘上半部分换成木头,再贴上牛皮,把滚珠半成品和粗细差不多的砂子一起放入,压上重物开磨吧。
啥时候把滚珠上面的冲痕、毛刺都磨没啥时候算完事,反正水车也不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转,闲着也是闲着。
其实真用不了那么长时间,有时候看着很硬的东西,却抵挡不住相对软一些的摩擦,关键就是次数。
这就算磨圆了吗?不算,还得换成更小的磨、更细的砂子,比较轻一些的重物接着转,道理类似球磨机。
这次出来的是成品了吧?不不不,还差的远呢,还得用木头磨盘贴上牛皮抛光,不锃光瓦亮照出人影来,也好意思叫滚珠!
抛光步骤也完了,应该可以算成品了吧。等等,还不成呢,因为这些滚珠大小不一定相同,差一点也不成,就这么较劲儿。
现在要找一块小木板,上面用相同的钻头钻出来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洞,再用手工把洞四周的毛刺修饰光滑。它就是滚珠大小的标准,凡是可以通过这些小洞的滚珠就算合格。
第208章 窗外有耳
筛选完毕之后,尺寸合格的滚珠还不能用,因为它们经过回火之后硬度不够,必须再经过一次淬火,把硬度提高才可以。
这次淬火就是滚珠轴承能不能用的关键,不管前面的工序做的多完美,滚珠一颗颗就和用激光测量般的圆,还大小一致。但达不到硬度,放入轴承里也是白搭,有了负荷之后转不了多少圈就得掉皮。
用多少石灰、多少纯碱、多少木炭粉,都是有比例的。渗碳箱温度多少,保持多久,也是有对应数据的。
没错,这种淬火方式也叫表面渗碳硬化处理,只不过和盔甲比起来,滚珠的渗碳层要更厚一些,最好能完全渗透到中心。
这样的滚珠就是宁碎不扁的,不会因为变形过大而把轴瓦磨坏,一旦扛不住压力,就咔嚓一下碎了。
这一套工序挺复杂吧,洪涛眼睛一翻,撇着嘴说:复杂?靠,我才刚干了一半!
是啊,滚珠处理完了,轴承的内外圈套瓦还得处理呢。白口铁硬是够硬,但太脆了,容易折断。咋办呢?弄个闷炉像烤鸭一样烤,温度够了、保温时间够了、降温速度控制好了,这些白口铸铁会变成黑心铸铁,也叫灰口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