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把握!”俗话说蔫人出豹子,老实人一旦不老实了,比天生的坏蛋还吓人。
“五郎六郎觉得呢?”洪涛和这位琼林苑的花匠头子没太多交集,还是更相信自己府上的人。
“没有十足把握,但可一试……只是需在淮南播种,京城周边恐是难……”五郎也赞成秦虎的说法,但还得把先决条件强调一遍,节气并不是死的,地域不同得根据条件进行微调。
“那就试一试,以后像这样的事情不用非等我当面做主,直接去府上禀报,官人我不在还有莲儿秘书,免得误了时日。”
淮南种植一点问题都没有,别说淮南了,江南都没问题。如果不是自己当初一再强调不可占用耕地,也不需水田,皇帝都打算征用寺庙的田地专门种这个玩意。
有一个人开了头,还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匠人们就再也不憋着了,把心中关于种花、种树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洪涛挨个听了听,还真别说,不能是条条有用吧,也算大有收获。
尤其是在种树苗的问题上,匠人一致反应白蜡树不用如此娇生惯养,这玩意并不怕冻,且繁殖起来很方便。只需用已经发芽并木质化的嫩枝插扦即可,更不用什么肥料,水能跟上成活率非常高。
如果人手够的话,他们能在入秋前把琼林苑变成白蜡苗圃,再过一冬天,琼林苑就得改名为白蜡园了。
最终洪涛做出了一个决定,把琼林苑干脆承包给这些大匠,该种花的种花,该种树的种树,定额让他们自己先说个数,完成了工钱持平、每超额一成工钱就加一成。至于用什么方法种,没限制,反正琼林苑就这么大地方,随便折腾,别把房子拆了就可以。
通过这件事儿洪涛又总结出一个经验,北宋的工匠和当初金河帝国的疍家人不同。疍家人是无家无业,不给钱也要拼了命的搏出一番基业,否则就是个死。
可工匠们不一样,他们不穷也不富,满脑子都是靠手艺劳动致富的念头。想让他们发挥出全部力量,光靠理想和口号是不够的,必须要来点实打实的好处。
“看到了没有,这就是教训啊,以后专业的事情必须找专业的人去做,不可自以为是。官人我这么大本事照样有不懂的东西,你们觉得自己比官人强吗?”
另外还有个问题也需要重视,匠人们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可是因为平时见不到自己,这些建议都被朱八斤、五郎六郎给挡了。
倒不是说着他们三个人故意欺上瞒下,而是他们主观的认定驸马的办法是最好的,即便表面上看有些不恰当,那也是驸马运筹帷幄有其它打算,下面的人只需要按照驸马的吩咐干好活儿即可。
这种思维模式洪涛很熟悉,后世有个词来形容,叫做盲目崇拜,是非常非常有害的。
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就,缺乏知识的底层民众就会认为这个人干什么都必须是对的。稍微用舆论引导一下,就会把人变成神,谁反对、谁质疑、谁批评,谁就是错的、谁就是敌人、谁就该被消灭。